迎中概股回歸更需思考當初它為何出去
2015-06-16    作者:周子勳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最近,中概股回歸A股成為熱門話題。

  在發展初期,一些公司搭建VIE(外資公司協議控制境內公司)架構來規避國內政策監管,在公司發展壯大後便啟動海外上市,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200家中國企業通過紅籌模式在境外上市,市值達2.5萬億美元。如此規模巨大的上市資源流失已經提出警示:中國市場制度建設必須補齊包括金融市場、法律、反壟斷、市場開放、透明度、知識産權保護等“軟實力”,只有構建起一整套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市場體系,才能避免類似的資源流向海外;只有社會尊重、政策扶持、公共創新平台支撐、上下游産業鏈條配套、公平公正市場環境保障,才能培育更加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為創業企業的發展護航。

  國內互聯網巨頭海外上市對監管層觸動很大,促使監管層加大改革力度,提出推動虧損網企和高科技企業國內創業板上市的議題。而為真正實現以創新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改變中國投資者長期無法分享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成果的尷尬局面。

  需要思考的問題是,中概股回A股,資本市場是否真的做好了準備嗎?目前來看,如果中概股希望回歸A股市場,在未創設國際板或者戰略新興産業板之前,只能通過拆除VIE的方式,以滿足國內上市的規定。但如法律人士所分析,在紅籌企業回歸資本市場的構成中,監管部門審核的重點在於從投資審批、外匯監管、涉稅事項等方面確認VIE架構搭建與拆除的合規性,這也意味着中概股企業回歸將涉及多項法律技術細節,如果忽略相關環節,將可能令回歸的難度變得非常大。説白了,這樣的操作頗為曲折,交易成本高昂,在未來資本市場改革中,需要為這部分企業的回歸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概股回歸A股並非多大的好事
中概股密集回歸 投資者提前埋伏
中概股“返鄉潮”不可逆轉
中概股集體“返鄉”凸顯估值鴻溝
歡迎回家 中概股回歸路漸坦
 
頻道精選:
【思想】VIE架構需更透明 以便市場準確定價 2013-06-14
【讀書】每個人都是被束縛的精靈 2015-03-2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受網店衝擊 傳統百貨業現“閉店潮” 2015-06-1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