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差距主要差在什麼地方
2015-06-10    作者:徐冰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社會平均工資主要數據。2014年,全國平均工資為49969元。數據一公布,許多網民感嘆又拖了後腿,以至於國家統計局相關官員通過媒體出面解釋為什麼會出現“拖後腿”。

  “拖後腿”自然是因為工資的“偏態分佈”,即少數人工資較高,多數人工資較低。這是平均數統計上必然出現的現象,沒什麼大驚小怪。值得注意的其實是行業比較,以及尤其應該引起重視的——行業性質之間的薪酬差異。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平均工資數據,金融業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顯然是令人羨慕的行業。如果你專業能力足夠並且有幸進入這兩個行業,那麼恭喜你,你的薪酬會明顯高出其他行業。

  但是,恭喜你的時候還要追問一句:你進入的是什麼性質的單位?是國營的還是私營的?按照統計局的術語,是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單位的性質,同樣會讓你的薪酬有很大差別。

  從2008年開始,國家統計局開始將城鎮私營單位納入平均工資統計並定期發布。無論從統計角度還是從觀察分析來説,分得越細就越容易看出問題。那麼,從私營還是非私營的劃分上能看出什麼問題?以金融業為例,2014年,同樣是搞金融的,如果是在非私營金融單位,你的平均工資將比在私營金融單位高出66720元。

  這還不是最刺激人的。我們來看2013年,依然是金融業,非私營單位比私營單位平均工資高出62400元。顯然在2014年,不僅單位性質導致的薪酬差距沒有縮小,而且從絕對數量上,這種差距竟然還拉大了。

  光入對行還不行,關鍵是還要入對什麼性質的行。

  我們依然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的標準劃分,看看這兩種性質的單位從2008年開始,在年度平均工資上有什麼變化。鋻於統計數據極為枯燥,我就代勞做了簡單的計算,結果如下:2008年,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比私營單位高12158元;2009年,高14537元;2010年,高16388元;2011年,高17223元;2012年,高18017元;2013年,高18768元;2014年,高19949元。

  相對差距沒有變,絕對差距卻在逐年拉大。你覺得公平嗎?你認為這種差距是因為能力上的差異導致的薪酬差距,還是就是入錯了行、入錯了不同性質的行導致的呢?

  當然,如果要從積極點的角度,亮點也還是有的:從名義增長率上,這幾年私營單位的薪酬增長速度,要高於非私營單位。假如機制制度上不做什麼改革,二者差距縮小,也就只能指望私營單位的薪酬增長率要快於非私營單位,並且時間足夠長。

  這些年為什麼考公務員這麼熱,為什麼都願意去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外資企業,薪酬差距究竟差在哪兒,從國家統計局的薪酬統計上已經一目了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思想】國企改革不能“為改而改” 2013-06-14
【讀書】每個人都是被束縛的精靈 2015-03-2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中國先進製造緊盯三大風口:3D打印 大數據 機器人 2015-06-0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