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6萬億的喜與憂
2015-05-21    作者:蔣光祥(鑫元基金業務規劃經理)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微信日前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産首次突破6萬億元大關,達到6.2萬億元,3月接近萬億元的單月規模增長也創出歷史之最。回顧上一波牛市,2007年4月後的幾個星期內,基金資産規模先是從不到1萬億元,一舉衝過2萬億元,再到10月底攀至3萬多億元的高峰。而在此之前,公募基金規模從零到1萬億元的跨越,花了9年。由此可見,2007年基金業的超常規發展,已經於本次牛市再現。

  這背後自然源於股市的持續大漲,基金,尤其是偏股基金的賺錢效應光彩奪目。從當前産品類型來看,絕對規模增長最多基金類別當屬混合、股票、合資格的外資機構投資者(QDII)等,相應的權益類基金在總規模中佔比也已過半。牛市一個代表性的標誌已經出現:首發規模超百億元的巨型基金接連誕生,並且多只基金提前結束募集。若非提前結束髮行,新基金的首發規模還會更大。

  對於散戶佔比過多的A股市場,證券投資基金的高速發展對於改善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以及穩定市場波動起到了一定作用。公募基金所代表的機構力量在市場上話語權的增強,並非一件壞事。基金規模的迅速增長,也體現出老百姓對於基金的信任。當基金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賺錢時,更強化了投資者的這種信任。很多在餘額寶類“寶寶軍團”産品上接受了初次理財啟蒙的投資者,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捷化的投資終端,懵懵懂懂地通過權益類基金,間接參與了本次牛市,相信對其個人、家庭的理財乃至人生體驗,將來都是一段印象深刻的回憶。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基金規模的“超常規”增長,已經深刻反映出了當前階段投資者的非理性,以及連帶出基金管理人作為機構投資者的“被動非理性”,這仍屬於一個初期、不成熟的市場表現。老百姓對於基金的信任,很可能源於對基金市場風險的不理解。不少新基民可能認為,相比於自己炒股,基金收益高而且沒有風險。因而,他們可以因為預期高收益而瘋狂購買基金,也很可能因為害怕投資損失而瘋狂贖回基金。基民儲蓄存款搬家帶來的鉅額買入,讓基金管理人在市場上不顧標的物市盈率高企而建倉掃貨;一旦因市場變向遭遇基民大規模贖回,又得不計損失地賣出標的物來應對。其中股票型基金因高倉位限制,不一定可以及時足額賣出,將面臨更大的流動性風險考驗。而一些老基民也無視申贖費、管理費,把基金當成了股票來炒。喜歡買新基金,喜歡買凈值低的基金,頻繁申贖。這些都間接促使大體量公募基金非但沒有成為定海神針,而是助漲助跌。

  面對七八年才一次的大牛市,不少基金管理人趁熱打鐵猛推新基,多有瓜田李下之嫌,更非專業價值投資者的風範。不少公司從産品申報到發行,都是急行軍,尤其是管理費率最高的股基。但這個時點入場的新基民究竟會獲益幾許?從過往經驗來看,不容樂觀。一旦股價泡沫破滅,投資者大面積、長期虧損或將難以避免,社會輿論壓力亦將十分沉重。本輪牛市基金管理人要想避免出現被動結局,那麼當前正是體現機構投資者社會責任感的時刻,做好投資者教育配套工作恐怕是比發行新基金更加迫在眉睫的事情。代客理財的基金管理人應當要先於基民冷靜下來,在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平衡面前,做出取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思想】山東劃轉國資充實社保開了個好頭 2013-06-14
【讀書】締造偉大的秘訣 2015-05-1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通訊信息詐騙“爆表” 部門協作不暢破案率畸低 2015-05-2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