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拉上市場一起幹
2015-05-20    作者:韓哲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字號

  國務院昨日(19日)正式下發《中國製造2025》,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産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大重點領域成為中國製造未來發力的支點。工信部部長苗圩説,“互聯網+”將是推動中國製造業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最大催化劑和引擎,而突破口就是智能製造。

  這是一個中國製造的王牌計劃,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國製造必須從對勞動力、資源和環境的透支中走出來,重新設計中國製造的名片。過去這兩三年,高鐵初步鼎新了中國製造的低端形象,但還遠遠不夠,一個馬桶蓋就攪得中國製造不得安生。獨木不成林,中國製造要比肩德日製造,還需要更多“高鐵”站出來。

  可以説,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是眾望所歸,但如何實現則是另一個問題。政府拋出一攬子的戰略規劃,對新興産業和前沿技術進行研發扶持,對競爭環境進行規範和優化,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中國也不例外。在要素、土地、稅收、信貸、股市和法治上予以支持,這都是市場可以預見到的。

  培育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政府積極發揮作用,世界不是沒有成功的例子。這也是經濟學家林毅夫一直堅持的新結構主義立場,政府有意識地引導産業升級,負責在産業升級和多元化發展的內在協調問題,契合“經濟發展連續性的結構變化”。

  對我們有利的是,中國製造仍是趕超經濟,對未來産業的輪廓有後發優勢。但政府總是能夠準確判斷出哪需要加大投資,知道哪些産業需要升級,是一個不太靠譜的假設。光伏産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政府通過産業政策的扶持,是一柄雙刃劍。若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必須拉上市場一起幹。

  拉上市場一起幹,就意味着政府只負責制定規劃,而不是大包大攬,選定若干重點企業大力扶持,將産業升級的希望押寶至此。雖然中國製造2025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典型,但必須也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政府應做好本職工作,致力於市場環境的建設,嚴格保護知識産權,保證技術、人才、知識的自由流動和轉化暢通,促成一個誠信和公平的交易體系,嚴格以“三個清單(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來對表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得企業沒有後顧之憂,使得企業願意投資實業,使得創新能夠獲得匹配自己奉獻的利潤回報。能否在十多年前發掘阿里巴巴和馬雲,不是政府的擅長。能否營造一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搞所有制歧視、刺激無數阿里巴巴和馬雲的市場環境,才是政府的擅長。

  如此,拉上市場一起幹的意思就很清楚,政府在要素、土地、稅收、信貸等支持上,面向的是整個市場和産業,而不是具體的心儀企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思想】讓企業家不“憋屈”簡政放權須到位 2013-06-14
【讀書】締造偉大的秘訣 2015-05-1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通訊信息詐騙“爆表” 部門協作不暢破案率畸低 2015-05-2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