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是“互聯網+”的試金石
2015-05-05    作者:韓哲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字號

  隨着Uber廣州總部被查,專車之爭再起。輿論場上,專車獲得壓倒性的支持,不是因為專車無可挑剔,而是“天下苦秦久矣”。而這個“秦”,就是出租車牌照壟斷下的打車難。

  圍繞專車的博弈,其實是中國經濟轉型生態的一種折射。在“互聯網+”的風口下,專車更是成為前者的試金石。

  自3月的全國“兩會”後,總理提到的“互聯網+”成為一個顯概念,各行各業,包括各政府部門,都在積極對接這個概念。前些日子,三大移動運營商被炮轟,網速慢、網費高固然是長期理由,新的理由則是影響“互聯網+”戰略的實施。

  但人聲鼎沸、鑼鼓喧天,並不代表“互聯網+”正在橫掃一切不合時宜的東西。

  “互聯網+”説白了,就是利用互聯網的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産業,使之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往大了説,如今泡沫氾濫,如果“互聯網+”等新增長點功虧一簣,泡沫破裂後,中等收入陷阱裏一地炮灰。

  “互聯網+”帶來效率,也帶來“混亂”,這是熊彼特口中每一個“創造性破壞”的題中之義。

  專車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打車市場需求和供給的不適配,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從而提升了效率。其衍生出的拼車服務,更是有助於城市治霾。好處大家都看得見,但它也屢屢撞在監管墻上,被指斥“違法”或“非法”。事實上,要想抓專車的小辮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按照現行的法律制度,專車各種“違法”。此外,專車也肯定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如果出現幾件專車司機對乘客犯罪的案件,肯定會成為攻訐專車的高潮。

  這就是專車的效率和“混亂”。但苦秦久矣的城市中産和自由市場派,最看重專車解決城市出租車壟斷經營下多年積弊的能力。一個意想不到的攪局者,為一個大家束手的痼疾提供了方案和出路,而原本無法解決問題的既有體制卻對此不認可,並充滿敵意地注視着。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遷就既有體制,而不能遷就體制外的新生力量呢?所謂“互聯網+”不是觸個網,搞幾件皆大歡喜不痛不癢的互聯網政績,而是必然面臨着對過度管制的考問,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意味着信息的高度透明和自由流動,而管制恰恰是封鎖信息,封鎖供需,兩者之間勢必齟齬。而專車因為深植民生,深得中産擁護,則將這種齟齬放大為現象級的社會事件。

  對於中國這樣有着眾多管制行業的經濟體,“互聯網+”更是被賦予了出埃及記般的使命。“互聯網+”不是奉旨錦上添花,而是要衝撞固化利益。“互聯網+”出租車,衝擊了出租車的壟斷牌照;“互聯網+”金融,衝擊了銀行躺着掙錢的日子,“互聯網+”社交,衝擊了移動運營商的利潤。

  看得出,最高決策層對於“互聯網+”庇蔭下的新技術和新事物,給予了一定程度的包容,但沒有上升到體制性包容的高度,這就使得很多符合“互聯網+”思維的新事物頻頻碰壁,遭遇杯葛。正是一直以來高度管制的行業,對“互聯網+”抵制最為強烈。政府部門如果以“互聯網+”思維來武裝頭腦,就應該移走種種障礙,擁抱新事物。既然在既有體制下非法,那麼就改造現有體制,改變監管方式,給予“互聯網+”下的新事物以體制性的包容。

  汽輪出現,漕船頓減;鐵路通車,鏢局消亡;集裝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橫空出世,一舉瓦解了不可一世的碼頭工人協會;接線員和打字員的工作,在新技術的瓦解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政府再怎麼強勢,也未必有力量抗衡這規律。是把“白市”逼成“黑市”,還是把“黑市”納入“白市”,是政府部門必須掂量的“互聯網+”命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互聯網+”需要紮實的法制基礎
藍光發展探索“互聯網+”地産模式
借助互聯網 蘇寧2015“踩油門”加速
康美“互聯網+”再發力 攜手中恒切入供應鏈管理
基金聚焦國企改革與"互聯網+"
 
頻道精選:
【思想】15元米飯,到底公道不公道 2013-06-14
【讀書】人類還能接受最節約能源的生活方式嗎 2015-04-28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山東近九萬個自然村三成"空心化" 2015-05-05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