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高估值很另類
2015-04-10    作者:桂浩明(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今年以來,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轉讓的股份,普遍出現了大幅度上漲行情,成交也隨之日漸活躍。特別在推出了新三板成指、做市兩套指數以後,行情更顯得火爆,指數漲幅明顯超過了滬深主板市場,個股中股價衝過百元大關的也不再只是個案。如今從平均市盈率來看,新三板已大大超越了滬深主板,甚至與創業板也已不相上下了。

  這種未曾料到的市況,固然反映出我國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明經過幾年的建設,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場外市場已獲得了投資者的廣泛認同。但是,面對新三板如此炙手可熱的行情,人們多多少少是有那麼一種不太踏實的感覺。對於一個才起步不久,規範程度尚待提高的市場來説,其發展態勢如果顯得特別的“熱”,那就未必是好事。現在新三板掛牌公司股價被炒得那麼高,就非常令人擔憂。

  通常來説,證券市場上交易的品種價格被炒高,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要麼是這些品種的投資價值突出,有條件取得較高的估值;要麼是供求不平衡,交易品種因為奇貨可居,在流動性不很充分的條件下被推高。那麼,現在的新三板是屬於什麼樣的情況呢?客觀來説,在已掛牌的2000多個企業中,當前確實有一些質地優異,成長性突出的品種,這些品種在交易過程中受到追捧,有較高的市盈率,應該説也很正常。不過這樣的品種並不多,大多數掛牌公司實際上還是處於發展前期,儘管展現出了某種良好的前景,但同時也伴有大量的不確定性,對於投資者來説,這些企業更接近於一個風險投資的對象,而如果人們以PE或者VC的視角來審視,恐怕多半是給不出高溢價的。在海外,標準意義上的場外市場,其平均市盈率都不高,根本無法與主板市場相提並論。從這個意義上説,現在我國新三板市場上的股價表現是非常另類的。

  為什麼説是很另類呢?據筆者觀察,主要問題在於供求失衡。現在儘管掛牌的新三板公司很多,但受改制滿一年後股份才能流通的制度約束,真正可以交易的股份數量其實很有限,而大量採取協議轉讓的公司股份,因為交易的非連續性,加上交易價格中往往存在場外因素,因此真正的換手率很低。這樣,對於投資者來説,投資新三板比較實際的做法就是介入採用做市商轉讓的公司股份。無需否認,在這個板塊中可交易股份數量也還偏少,同時做市商又有意無意地更熱衷於推高股價,這就很自然地會導致股價的大幅度上漲。特別是在有了相應的指數以後,一些專門投資新三板的私募基金,乾脆直接採取指數化的投資模式進入新三板,使得這個原本供應就不充分的市場在大資金如潮水般涌入的情況下被迅速拉高。現在,不但新三板二級市場價格被炒高,其一級市場的價格也被帶了上去,很多公司的定增被秒殺,企業見有認購意向者眾多而臨時調高定增價格的也屢見不鮮。畸形的供求關係,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從而令潛在的市場風險驟然加大。

  顯然,現在之所以新三板如此“熱”,是因為願意投資新三板的資金太多,供求處於嚴重的失衡狀態。於是,也就帶來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多資金甘願高價參與新三板投資?答案其實並不複雜,因為很多人認定新三板今後會減低投資門檻,在分層以後有望實行競價交易,而且還有轉板的可能。且不説這些預期可靠程度有多少,問題還在於當新三板一面在快速擴容,另一方面其估值已全面超過主板時,其未來能不能繼續維持很高的價格,就已非常值得深思了。而從市場管理的角度來説,如何正確引導投資者對新三板的預期,採取適當措施平衡供求關係,推動做市商制度的合理運行與發展,都是目前就必須要做的事。

  剛起步的新三板,現在最需要的是平穩發展,而不是盲目拉高估值,在過熱中運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信託公司密集發力新三板 謀求新業務“藍海”
將新三板持續督導落到實處
降低新三板投資門檻不應操之過急
[經濟參考微話題]警惕新三板盛宴暗藏風險
證監會:鼓勵公募基金試點投資新三板
 
頻道精選:
【思想】公共資金成謎,責任追查不可少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5G有望在2020年商用 多國競追戰略制高點 2015-04-1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