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險制度倒逼銀行業“硬約束”
2015-04-02    作者:李宇嘉(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根據披露的數據,我國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基本都在200%左右,資本充足率都在13%以上,按照一般理解,如此“雙保險”完全能夠覆蓋未來可能産生的損失。但是,估計沒有多少業內人士這樣認為。

  在經濟增長下&階、增長動力轉換、産業結構新舊交替的“新常態”下,舊式經濟(傳統製造業、4萬億投資等)給銀行帶來的衝擊或將在未來爆發。最新披露的銀行2014年財報,銀行凈利潤增速已經從過去動輒20%下降到了5%-8%,不良資産率連續13個季度攀升,大銀行近年來首次突破1%。

  從銀行目前的行為來看,在國家長期擔保下,套體制的利,這種舊式依賴的慣性還在持續。2014年以來,儘管貨幣政策工具創新和定向寬鬆不斷,管理層希望銀行貸款轉向新興産業、三農和小微,但銀行依然青睞地方融資平台,甚至是不惜借助各種通道,將資金投向信託、資産管理和股市(如傘型信託),賺取高風險收益,而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無解。

  因此,在經濟轉型的風險還未大規模爆發,特別是佔銀行貸款60%不動産抵押貸款還未受到房價下跌衝擊,在撥備、資本這兩個用於衝抵日常經營風險的“雙保險”之外,按照國際銀行業的監管框架,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致力於防範系統性風險,從而構建“撥備+資本+存款保險”三位一體的風險防範體系,顯得非常重要,是形勢倒逼的結果。

  儘管國有大銀行都已經上市、成為了全球化的商業銀行,但國家或地方“一股獨大”的性質未改,國有控股的性質讓國家不可能在銀行出事的時候袖手旁觀。就像即便分家了,老爸也不會看著兒子在外闖蕩失敗了也不管,更何況這個“老爸”過去經常幫助兒子,也有實力幫助兒子。因此,很多人認為,在連一家信託公司破産都不能接受的情況下,即便存款保險上線了,也不可能讓銀行倒閉。

  筆者認為,我國的改革向來都是倒逼的,如果存款保險上線了,至少會給儲戶和銀行傳達一個信號,國家不再完全兜底了,漸進退出並讓銀行自擔風險是大趨勢。這樣,銀行就不會像過去那樣,利用國家擔保、無視國家信貸政策,將貸款違規投放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甚至借助通道投向信託、股市等,賺取高收益卻將未來可能爆發的風險留給國家。而且,如果哪家銀行的風險大了,儲戶自然不會選擇這家銀行。也就是説,有了存款保險,銀行要通過自己提留利潤來繳納存款保險費,至少短期內銀行過去的“任性”行為會少很多。

  很多人認為,如果貸款對象(如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基建項目)的硬約束建立不起來,就無法讓作為輸血單位的銀行建立起硬約束的機制。筆者認為,這同樣也是一個過程,基建項目未來將更多地通過債券市場、PPP等國際通行的“長周期、低成本”模式來融資;地方政府通過債券市場籌集地方債已經是大趨勢,萬億債務置換計劃已經破冰,未來的規模會更大,地方政府對銀行的依賴會下降;國有企業改革將在清理舊式産能、中國製造式的升級,以及政策性銀行體系的完善,逐漸與商業銀行撇清關係。

  喊了近20年的存款保險制度終於要實施了,這將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情,存款保險基金很快建立起來,在民營銀行准入門檻降低、銀行競爭加劇、風險漸次釋放的背景下,我們更期待第一單破産清理和償付,這或許將是我國銀行業真正走上商業化道路的開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存款保險制度終落地 5月1日正式實施
存款保險制度5月1日起施行
央行:存款保險制度準備工作就緒
央行:存款保險制度今年應該會實施
央行:存款保險制度準備就緒 起步階段費率單一
 
頻道精選:
【思想】穩定住房消費不是讓市長力挺房價 2013-06-14
【讀書】下一個浪潮是智能時代 2015-03-30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內外需乏力 珠三角製造業面臨“最困難的一年” 2015-04-0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