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召回制度”關鍵在落實
2015-03-18    作者:廖海金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公布《食品召回管理辦法》,該辦法將於2015年9月1日起施行。(《人民日報》3月17日)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食品召回管理辦法》,規範食品停止經營、食品召回和退市食品處置等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的行為,比起去年的《食品召回和停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這次的監督管理措施更為具體、法律責任更加明確。比如,明確食品生産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一級召回24小時內啟動等,充分顯示出國家嚴格食品安全監管的決心和信心,也是實現食品安全從“監督管理”到“依法治理”的轉變。

  2009年頒佈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就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規定,食品生産者發現其生産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産,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産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從法律的原則性規定,到一步步具體化和細節化到今天的《食品召回管理辦法》,我國“食品召回”機制已從萌芽到逐漸完善。

  當食品出現安全問題,立即啟動召回程序,無疑是給公眾健康加裝了一道“安全防線”。在發達國家,食品召回是應對食品安全事件或突發事件的重要風險管理選項,早已成為他們的習慣性做法。1993年~2003年,美國的食品召回年均335起。

  食品召回需要政府監管部門發揮主導作用,但如何激發生産經營者的主動性,也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從食品召回制度比較健全和成熟的國家來看,一方面,食品召回首先是食品生産者的法定義務,他們承擔召回過程中問題食品的回流、處理、銷毀以及産生的相應成本。另一方面,食品召回制度的執行力源於食品召回體系,它包含有生産者、監管者和消費者三個方面的權利與義務,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鏈條,而生産者僅僅只是“召回”這一具體行為的執行者。

  然而,食品召回的前提是發現問題食品的存在。企業自檢測可以發現問題,但是出於經營成本的算計,指望企業主動召回問題食品顯然靠不住;消費者也能發現問題,但他們發現問題時往往已經産生了嚴重的後果,已經失去最有利的時機。因此,食品召回必須建立在可靠的檢測與監管基礎之上,然而,對食品生産領域的監管一直都是薄弱環節,如去年的上海福喜過期肉事件,兩年7次檢查都沒發現問題。

  食品召回往往是一個繁瑣的過程,退貨、換貨和回收、銷毀缺陷食品等一系列程序,都會消耗大量成本,甚至可能使企業陷入嚴重的信譽危機直至倒閉,在這種召回即面臨更大危機的情形下,有多少企業能有積極性願意主動實施召回?我們不妨學習、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及早完善相關食品召回險的建立、健全,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讓有良心的企業家不至於因為主動召回而陷入經營困窘。這不僅可以使食品召回順利實現,也有利於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機制,減輕政府的救助壓力,促進食品産業良性發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肉類食品安全信用建設示範項目啟動
國家統計局公布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數據、流通領域重要生産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
王艦委員:立法准許87種藥食同源食品功效宣傳
賴學佳代表:建議將農副産品納入食品安全法監管
賴學佳代表:食品安全法修訂需與農産品接軌
 
頻道精選:
【思想】打假還須監管到位 2013-06-14
【讀書】當前經濟形勢的六大前沿問題 2015-03-17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農村“角落貧困”觸目驚心:貧困戶住土房睡草席 2015-03-17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