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産業不能陷入“房地産思維”
2015-01-15    作者:唐鈞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在當今中國,沒有外出旅行經歷的人恐怕不多了。若説在一個風景秀麗的深山老林裏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建築,那是什麼?説穿了,不是道觀,就是佛寺。也就是説,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基本上是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然而,現在的養老地産,卻要以這樣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為號召來誘惑老人掏出自己一生的積蓄。一談到養老,似乎滿世界都是這樣的喧囂。君不見,全國各地幾乎十天半個月就會有一個所謂的峰會在那裏忽悠。於是,2014年變成了養老地産的“沸騰年”。不可否認,會有老人喜歡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也會有任性的有錢人買來偶爾享受一下清靜。但是,這樣“高端”的養老地産絕非養老産業的正路。
  2015年來了,養老産業,説完整點,是養老服務産業,應該清醒並走上正途了,應該趕緊與“房地産思維”説拜拜了。
  為什麼説養老産業不能陷入房地産思維?根子在於房地産商的行為邏輯是這樣的:先拿地,然後建房,再預售期房,再推銷現房,直至售罄,是為一個周期。雖然在理論上也把物業作為一個環節,但現實中屢遭業主吐槽的恰恰就是這一服務環節。如今全國各地的物業服務得到業主讚譽的實在鳳毛麟角,而彼此相安無事就算阿彌陀佛了。實事求是地説,房地産商如果能非常重視所建住房樓宇的質量,那就要算其中的姣姣者了。如果説住房樓宇是硬體,物業服務是軟體,房地産商盯着的是硬體。
  養老産業恰恰相反,硬體並不是最主要的,實用就行,世界上有幾個養老機構自詡五星、六星、七星的?房地産思維的重點是要把房子賣掉,業主一旦入住即“游戲結束”;而對於養老機構而言,老人入住,才是養老服務的開始。養老産業應該盯着的是軟體,是讓老人安渡余生的貼心服務。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房地産商建造的住房樓宇,主要的用途已經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讓業主“投資”。雖然房地産商以滿足剛需為名,不斷地建房。但房價之高,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大多是買不起的,而與此同時,買了房的人卻相當多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等着住房升值而發財。現在媒體上常説的“房地産泡沫”,實際上就是住房的市場價值與使用價值嚴重背離。
  事實上,當住房完全被用來投資而空置時,其使用價值等於零。這時的住房本質上與股票的作用是一樣的,而股市即使再熊,其消耗的資源畢竟有限。但住房就不同了,消耗了大量資源,尤其是佔據了異常稀缺的土地資源,卻沒有産生使用價值。當有一天,整個社會突然驚醒,我們造了那麼多的房子難道還不夠住嗎?房地産泡沫就一定會瞬時破滅。
  於是,房地産思維開始轉移陣地,同樣的手法被用到了養老地産上。現在,在部分一線城市,就像賣樓花一樣,已經開始賣“床花”,既所謂“會員資格”。買下床位的人並不是為了自己養老,還是為了“投資”,即期望到將來養老床位變得稀缺時賣個好價錢。如果任憑這種房地産思維發展下去,對越來越多真正有需要的老人而言,養老服務恐怕又是一張畫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2014中國養老産業發展論壇召開
民間資本看好休閒養老 涌入“候鳥式養老”産業大軍
養老改革需破雙軌求公平 以政策促民資進入養老産業
房企加速布局養老産業追趕“銀發社會”
“以房養老”試點將啟動 各路資本瞄準養老産業大市場
 
頻道精選:
【思想】“專車”會不會贏 2013-06-14
【讀書】《柳問》之問 2015-01-1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擔保公司違規操作成民間借貸“毒瘤” 2015-01-1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