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日前宣布旗下長實、和黃兩大公司將進行“世紀大重組”,全港立時目瞪口呆。所有人都要問,這一事先毫無徵兆的大動作意味着什麼?
此次重組核心有兩條:一是長實、和黃先合併成長和,再將所有地産業務裝進新成立的長地重新打包上市;二是兩個新公司註冊地改在開曼群島。
李嘉誠的解釋是,此次重組意在清晰架構,釋放價值。目前的長實、和黃兩大集團業務眾多,有不少重疊,李嘉誠家族的持有架構是由李氏家族持有長實43.42%權益,再由長實持有和黃49.97%股權。這使得兩大集團整體結構疊床架屋,集團的價值不能得到充分體現。按長實的算法,目前長實賬面股東權益3790億元,而市值只有2920億元,反映兩者之間有23%或870億元的估值差距。此番化繁為簡,去除長江實業持有和記黃埔股權的分層控股架構,其中的估值折讓將被消除,對股東是有利的。李嘉誠稱,自己和任何其他股東的利益一致,公司上市以來一直以股東的利益為優先,有信心重組可令股東受惠。
市場對此初步反應朝向正面,當晚兩大公司在美國掛牌的預托證券分別大升10%和9%。各個機構所作的分析和評價對此也比較認同,有分析師稱,將地産打包是李嘉誠早該做的一件事!重組不僅有助於釋放係內各業務的價值,而且更方便集團日後出售或將資産打包分拆上市。還有分析指出,從今後融資的角度,重組後公司目標清晰也較為有利。兩家公司日後可以獨立融資,地産公司及非地産公司一向在融資方法上有所不同,重組分拆業務在融資上有好處。另外,相信分拆後兩公司市值都有上升機會。
市場的疑問更多集中在兩條,一是兩大新公司註冊地改在英屬的開曼群島,這種變相遷冊是不是李嘉誠要從香港撤資?二是時機,有超強避險嗅覺的李嘉誠為何選在此時此刻大手筆操作?
記者招待會上,對於撤資問題,李嘉誠明確&&:“不是對香港沒信心,而是為了做生意方便”,是為平衡風險及可更靈活向股東分派,礙於香港公司法條例,分派方面會有限制,只有在開曼群島註冊,才可完成此次重組。長實公司秘書進一步強調是涉及技術問題,重組先要令長和係合併,然後以長實換取長和新股,再派長地股份,於香港註冊會完全派清集團資産,地産項目亦無法並拆,不在開曼註冊無法做到。
李嘉誠在投資界一向眼光獨到,過往多次有投資大動作後,事後金融市場都出現震蕩,李嘉誠被證明有“先見”。如1987年股災前集團大供股及1997年於亞洲金融風暴前進行大重組等,令其領導的長和係不但避過風險,甚至在市況低潮時入市。2000年,李嘉誠又成功“賣橙”,將和黃旗下歐洲電訊業務Orange(橙)出售套現千億港元。同期又將香港電訊業務分成和記電訊和Tom.com上市,集資後不久網絡泡沫爆破。
此次李嘉誠把地産打包,是否預示香港地産已到頂了?李嘉誠近年來賣出不少香港和內地資産,是否對兩地發展失去信心?
李嘉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非常明確的,他&&,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屬強勢貨幣,“中國近代史內,從未有現在般好,內地再多些機會,一定會多做些,香港市場亦是一樣”。李澤鉅則補充説,這次重組把加拿大的能源公司資産拿進香港,這不是體現信心嗎?
在商言商,目前香港財經界主流分析認為,此次長和係重組,只涉係內公司資産的轉換,沒有供股或任何融資,也沒有對外售賣資産,相信只為確實反映係內公司的實質價值而已。投資機構更多討論的是李嘉誠還將有哪些重組活動,畢竟,長實、和黃非地産業務的股權結構仍相當複雜,或許會有後續的重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