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個人徵信市場化,還得法治化
2015-01-09    作者:秦川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日前,央行在官網上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這意味着,這八家機構或將成為我國首批商業徵信機構。

  個人徵信市場化有何含義?眾所周知,目前我國提供個人徵信服務的國家隊,只有央行徵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而以後,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八家機構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做個人徵信了。對此,不少網友先是疑惑,後是恐懼。其實,無需過於焦慮。在一些發達國家,個人徵信早已市場化,確有不少私企在做個人徵信業務,而不僅只有國家的正規軍做。

  在構建誠信社會的現實語境中,個人徵信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也是一把雙刃劍。比如可以推動公民更有誠信意識,你守信了會受益,你失信了會遭殃。

  問題是,商業徵信機構掌握了個人信息,安全性如何,會不會被盜用?由於我國尚未&&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如何最大程度遏制商業徵信機構的亂作為?正如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巍所稱,我國法律既沒有對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範圍劃清界限,也沒有對大數據商業利用做出具體規定。缺乏信息保護法下的商業化徵信本身,就可能演變成侵害個人信息的手段。

  總之,個人徵信市場化不是壞事,關鍵是如何監管,如何裝進法治的籠子裏。且行且摸索,在摸索中完善。通過制度發力,使誠信成為每個公民、每個企業乃至政府部門的信仰。真正實現,誠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難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放開個人徵信業務必須守好安全門
央行拋出個人徵信大餅 8家機構受邀"三馬"再同槽
個人徵信市場化加速誠信社會建設
央行開啟個人徵信市場
央行擬向商業機構開放個人徵信業務
 
頻道精選:
【思想】佳兆業風波給中國企業外債敲響警鐘 2013-06-14
【讀書】一個公司的文化對於它的成功至關重要 2015-01-07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詐騙高手如何畫出億元集資“大餅” 2015-01-08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