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市場化加速誠信社會建設
2015-01-07    作者:莫開偉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6日下午,央行在官網上發布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這意味着八家機構或將成為中國首批商業徵信機構。

  顧名思義,個人徵信市場化意味着允許依法設立的個人信用徵信機構對個人信用信息進行採集和加工,然後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詢人提供的個人信用歷史記錄。央行此舉表明其對個人徵信機構原有態度發生根本轉變,個人徵信市場化開始破冰。

  商業徵信具有三大社會作用:一是能更好地規範徵信市場和服務實體經濟。儘管央行已建立了個人徵信信息系統,但相對日益發達的市場經濟,仍顯得速度過慢、服務力度不夠,難以滿足企業和民眾對信用信息日益增長的需求。允許民間機構開辦個人徵信業務,無疑給個人信息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二是能拓寬個人徵信範圍、擴大徵信社會覆蓋面,為實現全民信息共享奠定堅實基礎。截至2014年10月底,央行徵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信息。2014年前10個月,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的查詢量分別達到了8398萬次和3.27億次。但相對全國13億人來説,差距較大,無法與經濟大國個人信息需求多樣化的現實匹配,且單靠央行信息系統也無法有效覆蓋全民個人信息,只有允許市場化和行政化“兩輪驅動”模式同時運行,才能加快個人信息市場化建設,構築全民徵信信息網絡。三是可提高徵信效率,更好地推動誠信市場化建設和提高全民誠信意識。我國市場經濟中仍存在着各種欺詐及坑蒙拐騙等不講誠信的行為,其癥結在於個人信息化建設滯後,違法違規成本太低,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和順利發展。為此,加速個人信息市場化建設,使信息網絡迅速覆蓋全體公民,可促進全民提高信用意識,推動中國市場經濟有序發展。

  但要看到,允許民間機構開辦個人徵信業務,僅是個人信息市場化的第一步,為確保民間機構開辦個人徵信業務健康發展,仍有很多制度需要完善。一方面,要加強監管機構建設,確定專門機構和力量加強對民間徵信機構的監督,嚴格按照有關法規進行準備和完善,切實做到依法合規。尤其要做好個人隱私和信息保密工作,防止發生個人信息泄密而影響公民正常經濟活動和利益。另一方面,督促八家民間徵信機構盡快完善相關配套的機制和系統,為全面鋪開積累經驗。比如:用戶授權,數據採集,處理、産生報告、評級,異議處理等等。同時,要配備專業科技人才,負責好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確保個人信息系統絕對安全可靠。此外,政府職能部門還要加強對個人信息查詢收費監督管理,&&收費指引辦法,確保收費合理和有利於減輕企業和居民信息查詢負擔之目的,使個人信息系統真正發揮高效、普惠作用,更利於推動個人信息市場化建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徵信業務將迎來大爆發 網購打車等將成數據來源
央行開啟個人徵信市場
央行擬向商業機構開放個人徵信業務
企業外匯違規信息將納入徵信系統
多地小貸接入央行徵信 小貸公司仍存顧慮
 
頻道精選:
【思想】總理考察微眾銀行意味着什麼 2013-06-14
【讀書】2014年不可不讀的經濟類圖書 2015-01-0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中國十億金融IC卡95%使用“荷蘭芯” 2015-01-0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