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資進一步松綁利於銀行業良性發展
2014-12-22    作者:莫開偉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657號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舉無疑是銀行業改革的又一個重大動作。

  我國銀行業需注入新的改革活力。現行政策對外資銀行准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條件較為嚴格,致使外資銀行無法享受與中資銀行同等“國民待遇”,造成外資銀行發展較為緩慢,市場佔比份額較小。由此,需打破原有對外資銀行在國內設立分支機構的嚴格限制,在確保有效監管前提下,適當放寬外資銀行准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條件,為外資銀行設立和運營提供更加寬鬆、自主的制度環境是時勢所趨。

  這次新修改的《決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首先,對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設立分行,不再規定其總行無償撥給營運資金不少於1億元的最低限額,可根據業務需要自行有效配置營運資金,大大提高了外資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可行性。尤其取消了設立代表處作為設立分行的條件,政策松綁預料會觸發新一輪外資銀行設立熱潮。吸引更多外資銀行落戶中國,能有效改善中國銀行業結構,提高銀行業整體服務效率和更好的金融服務環境。

  其次,放寬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條件,由原來3年改1年,且不對盈利進行要求,外資銀行只要有1家分行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其他機構可不受開業時間限制,大大提高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的主動性和靈活性,為有效開展人民幣存貸款業務提供了便捷條件,可極大地拓寬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相互交流和合作平台;且外資與中資銀行相互開展人民幣業務,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外資銀行積極作用,促進國內外銀行業各方面進一步融合。再次,隨着外資銀行機構增多,必然會把管理規範、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務産品、業務發展比較成熟的模式帶到中國,促使中資銀行加快經營轉型,更會迫使中資銀行進一步把服務重點轉向實體經濟,從而扭轉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不利局勢。

  但在當前居民儲蓄存款分流嚴重的情況下,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將使本已競爭激烈的存款市場更加“白熱化”。同時,一些經營能力弱的中資銀行,可能會流失部分優質客戶,對其造成一定衝擊。對此,需要盡快推出《銀行存款保險》和《銀行破産制度》,全面實施存款利率市場化。此外,由於外資銀行監管複雜性和艱難性,對現有監管法制、監管機制、監管力量都提出了新要求和更嚴峻挑戰。顯然,目前我國對外資銀行監管法律框架亟需完善,且各地現有監管部門力量在綜合素質方面距離外資銀行監管要求仍有較大差距,需監管當局在監管理念上有新突破,監管方式上有根本轉變,監管水平上有質的飛躍,監管隊伍建設上有現代化跨越,才能充分履行對外資銀行有效監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俄國家杜馬通過法案向銀行業注資
招行舉辦外資銀行業務研討會
浙江整治銀行業合同格式條款
銀行業躺着賺錢的日子已到頭
銀行業改革有望加速推進
 
頻道精選:
【思想】對操縱股價行為要重拳懲治 2013-06-14
【讀書】細節服務救了“電化山口” 2014-12-1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分級基金B:高杠桿上的豪賭 2014-12-2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