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銀行不良貸款雙升不必悲觀
2014-12-12    作者:莫開偉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據銀監會披露,2014年三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不良貸款7669億元,較上季末增加725億元,不良貸款率1.16%,較上季末上升了0.09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一直呈雙升趨勢,一季度末不良貸款餘額6461億元,較年初增加541億元,不良貸款率1.04%,較年初上升0.04個百分點;二季度末不良貸款餘額6944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83億元,不良貸款率1.08%,較上季末上升0.04個百分點。加上三季度,銀行不良貸款創下了近三年來新高。這種情況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猜測,甚至有人對銀行業狀況産生了悲觀情緒。但在筆者看來,銀行不良貸款雙升反映了當前經濟現實,是一種暫時“狀態”,隨着經濟企穩回升,不良貸款局面會逐步好轉,大可不必為此悲觀失望。

  一方面,要用經濟周期的視角來看待不良貸款問題。銀行是一個順周期行業,當前我國經濟“三期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資産質量出現下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隨着中國經濟增速連續幾個季度回落,産業結構性調整必然會令部分銀行存量信貸出現不良,這不值得大驚小怪。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高企狀況改善、房地産市場刺激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債務體制改革啟動,這些調控和改革政策都有助於緩解資産質量下行壓力。

  不良貸款增長對商業銀行來説,不見得就是一個壞事:一是充分暴露了不良貸款,對於銀行業穩妥、謹慎把握貸款,搞好信貸經營會起到一定推動作用;二是會倒逼銀行加快經營轉型步伐,從過分依賴存貸款業務向中間業務轉型,以提高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應變能力和水平,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現有盈利水平和撥備足以消化新增不良貸款。數據顯示,商業銀行針對信用風險計提的減值準備較為充足。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為18952億元,較上季末增加698億元;撥備覆蓋率為247.15%;貸款撥備率為2.88%,較上季末上升0.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資本充足率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三季度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7%,較上季末上升0.34個百分點。上述數據説明,目前銀行業資産充足水平和質量較高,撥備覆蓋率也保持在較高水平,整體風險抵補和損失吸收能力較強。盈利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並未改變其穩定增長態勢,盈利增長為商業銀行承受信貸資産損失積累了一定能力。尤其撥貸比指標達到2.88%,是銀監會推出該項監管指標以來的最高位,反映商業銀行風險抵補能力不降反升。由此,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雙升,但仍具較強不良貸款消化功能和抵禦風險能力,社會各界不必為此着急。

  再退一步,從不良貸款縱橫向比較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尚在可承受、可控制範圍。目前國際上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大約為1%左右,水平與我國銀行業相當,而與美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3%—5%不良貸款率相比,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曾高達20%,當時我國銀行業不是商業化經營,而目前市場化機制已建立,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增強,消化不良貸款能力大為提高。為此,即便不良貸款短期內反彈,銀行也能憑藉自身經營實力加以消化,社會各界不必為此憂慮。

  當然,這不是有意在為銀行粉飾太平,商業銀行也有兩方面值得注意:有報告顯示,在不良貸款壓力大增情況下,一些銀行出於應付考核等原因,採取了一些延緩措施,對一些“準風險”或風險項目繼續提供信貸支持,延緩風險暴露,在客觀上加大了信貸風險程度。同時,由於五級分類劃分不嚴格,分類標準寬泛,容易估高貸款質量,掩蓋信貸資産不良程度,從而導致不良貸款被低估,這才是最大的危險。對此,商業銀行依然不能放鬆不良貸款化解工作,除嚴格按照國家産業政策和信貸政策要求進行信貸布局和投向調整,規範自身同業業務,多向小微、三農、高科技等實體經濟進行信貸傾斜、不斷優化信貸結構之外,應建立健全不良貸款內部控制機制,切實防範信貸風險,特別防範關聯企業貸款風險,減少不必要損失。同時,按財政部新版《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進行不良貸款核銷;並積極運用信貸資産證券化手段,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提高信貸資産質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鋼貿不良貸款三季度達到峰值已成銀行資産質量噩夢
3季度末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增725億
佛山鋼貿危機病來如山倒:不良貸款7個月增217%
閻慶民:股份制商業銀行要加快不良貸款核銷
不良貸款兩年飆升1.7倍 杭州銀行IPO警報長鳴
 
頻道精選:
【思想】“降準”的前提是“降得準” 2013-06-14
【讀書】進入一個重要的現代文化園地 2014-12-11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全球新興市場再遇貨幣貶值風暴 2014-12-1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