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龍也累了
2014-10-27    作者:《經濟學家》10月25日社論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結果顯示第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7.3%,這一數據被廣泛視為中國經濟進入了更緩慢增長“新常態”的標誌。7.3%的增速,遠低於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至2012年10%的高速增長率。哈佛大學教授蘭特普裏切特和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在一篇論文中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會在未來進一步走低。

  兩位作者認為,經濟預測人士經常會通過近期增長率來推斷未來,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在未來五年輕微放緩,從今年的7.4%降到2019年的6.3%左右。然而普利切特和薩默斯指出,如果能從過去的增長模式中推測未來,那經濟就會陷入“趨均數回歸”,即凡是經濟曾快速增長的國家,增長率最終都會向全球增長率均值回歸。如果這一趨勢成立,那麼這在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的時期(1977年以來)就已經很突出了。這可能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的歷史上最長的經濟增長期。而在幾乎所有可比較的歷史中,高速增長最終都會迎來俯衝下滑。

  人們通常會問,是什麼阻礙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但兩位作者認為問題應該反過來:持續高速增長有違歷史規律,解釋並維持高速增長是一種負擔。在歷史上,即使究竟增長的前景不錯,衰退通常也會發生,如20世紀80年代的巴西和1991年的日本都曾是巨無霸,然而在之後的20年裏這兩國的實際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幾乎沒有增長。衰退,並不意味着失敗,持續的快速增長,則意味是不同尋常的好運氣或政策。

  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還意味着向着更自由的市場的大範圍行動。然而,這條道路一定是充滿危險的。中國在向更民主國家轉型的過程中將伴隨着經濟衰退。換言之,經濟緩慢增長是很難扭轉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四季度經濟運行企穩 服務業成經濟增長最大來源
融合發展成為帶動新媒體新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深化經濟改革要求適度經濟增長
德大幅下調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多機構預測全年經濟增長7.3%左右
 
頻道精選:
【思想】滬港通疑似被推遲存在必然性 2013-06-14
【讀書】改革需要新啟蒙 2014-10-24
【財智】四因素"戳"痛A股 三大時間窗口拷問2300點 2014-10-27
【深度】電信詐騙爆炸性增長 民眾損失超百億元 2014-10-27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