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救經濟老路走不通
2014-09-26    作者:張敏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期,有關房地産信貸政策松綁的傳聞甚囂塵上,儘管幾大行均未證實,但傳聞反映出的救市衝動頗為真切。在經濟增長乏力、“房地産財政”縮水的情況下,這種衝動不難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已經度過“黃金十年”的房地産業,已無力承擔提振經濟的“重任”。在調結構、去房地産化的重要階段,切勿重走房地産救經濟的老路。
  對於信貸政策,部分地方政府公布了相關措施,挽救市場與提振信心的目的明顯。在房地産發展史上,這一幕似曾相識。2008年,受多重因素影響,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産市場低迷。從當年10月起,多個城市&&文件進行救市。10月22日,三部委發文指出,金融機構對居民首次購買住房提供貸款,貸款利率下限擴大為基準利率的0.7倍(原為0.8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隨後,房地産市場迅速升溫。
  如今的情形是,低迷的成交量似乎表明,只有信貸徹底松綁,才能激活房地産市場。那麼,當前的房地産市場到底要不要救?
  之所以有“救市”訴求,是因為房地産業對經濟增長、地方財政等層面都有重要貢獻。過去多年來,這種“支柱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但在新形勢下,有兩個基本判斷必須厘清。
  第一,我國正處於“調結構”的重要階段,“去房地産化”是調結構的重要目標之一。近年來,經濟增長對房地産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在很多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和房地産相關稅收佔當地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避免房地産業繼續“綁架”宏觀經濟,是未來的政策重要考量。
  第二,度過“黃金十年”後,房地産業將告別高增長階段。隨着整體供需關係逆轉和人均居住面積提高,房地産市場高速增長難以為繼。近期以來,房地産投資增速連續多月低於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表明房地産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正在下滑,且這種趨勢難以逆轉。
  基於這種判斷,儘管多數從業者已習慣於“低迷期救市”的固有邏輯,但靠房地産救經濟的老路顯然走不通。
  不過,在城鎮化方興未艾、房地産業仍承受政策高壓、經濟增長乏力的階段,對房地産政策進行微調仍有必要。但這種調整不應以“救市”之名,而需站在維持市場平穩運行、推動經濟健康增長的角度。
  首先,房地産信貸政策有必要適度放鬆。在現有信貸政策下,首次置業需求和改善需求仍受諸多限制。引導合理需求釋放,是房地産調控的目標之一。因此,適度放鬆信貸政策、降低購房杠桿,在現階段頗有必要。
  其次,避免地方救市行為“越線”。所謂“越線”,是指逾越土地、信貸等紅線。在政策調整過程中,容易出現土地粗放利用、城市規模無序擴張、地方融資平台過度投資等亂象,對此需警惕並嚴格監管,避免市場非理性膨脹,並帶來新的供應過剩和金融風險。
  再次,加快建設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加快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不動産統一登記系統等建設,有助於維持市場平穩運行。在供需關係發生逆轉、市場進入低速增長期的當下,這些長效機制的推出迫在眉睫。
  最後,加快推進城鎮化相關改革。城鎮化不僅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紅利,同時是房地産業進入“白銀時代”的重要背景。加快推進與城鎮化相關的土地、戶籍等制度改革,既能開啟經濟增長新動力,也有助消化房地産市場過剩庫存,避免市場“硬着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思想】快遞市場放開不同資本應公平競爭 2013-06-14
【讀書】中國品牌缺少什麼? 2014-09-26
【財智】私募領頭羊年內收益翻番 公募冠軍賺六成 2014-09-25
【深度】全球反跨國避稅行動再升級 2014-09-2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