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013年5月北京福潤天成房地産有限公司以46億元摘得上海長寧區新華路街道71街坊地塊,刷新當年上海拍賣總價地王紀錄,但是成交至今已經有15個月了,這一地塊仍舊沒有動工的跡象。去年公開拍賣的時候顯示這個地塊兒是為文體商辦用地,如今被略顯陳舊的圍墻圍住,朝北開出一扇窗,圍墻內沒有任何的建築施工的跡象,只見有一個用集裝箱簡易搭建的廢品回收站。
“地王淪為廢品回收站”這一極具反差性的現象,反證了地王帶來的多重危害。首先,開發商不是傻子,天價買來的地王必須最大限度地創造利潤。而去年以來房地産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房價出現波動,走勢不明,開放商必然會囤積地王靜觀其變。
“地王淪為廢品回收站”顯然又帶來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有人説,房價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國家需要加大供應量,土地供應量大了,市場提供的住房自然上升,房價在市場這個大機制的空間下,也就很自然地健康穩定發展。但地王現象顯然擊破了這一理論。在現行的土地競拍機制下,地王頻現,所謂麵粉貴過麵包,價格倒挂經常出現,地王的最終出口就是不斷推高房價。目前,多個地方政府已經松動房地産調控,此時,開發商必然會拿地王賭未來的房價大漲。
正因為此,房價跌,地王囤積在那裏不動;房價漲,地王同樣被閒置。地王淪為廢品回收站正是房市長期畸形發展的産物。新一輪地方政府托市,隱藏着助長房地産價格反彈的可能,也醞釀着新一輪泡沫的風險。
地王淪為廢品回收站,無疑是有人在等待房價的報復性上漲。而此前政府宏觀調控所期望達到的目標是房地産價格企穩、消費者信心在合理價格水平上不斷增強、建築活動再度活躍和土地交易恢復,因為這些有利於經濟回歸增長之路。如果房價因為放鬆而再次上漲,不僅不能帶來經濟持續復蘇,反而會阻礙真正需要資金的企業獲得給養補充,導致實體經濟生存更加困難。
地王淪為廢品回收站是誰之禍?首先是房地産業虛火不斷惹的禍,開發商製造人為的供需關係緊張,用囤地來謀取暴利,不斷加劇房地産的泡沫化、投機化。其次,它是地方政府監管不力乃至縱容造成的禍患。近年來,有關地方政府依法收回被囤積土地的呼聲不斷,然而地方政府卻鮮有認真的回應。地方政府公然置法律於不顧,真正的原因是地方政府與開發商早已結成利益共同體。之前有報道稱,某些地方政府甚至已經到了主動詢問開發商需要什麼樣托市政策的地步。由此也可見,土地財政帶給地方經濟的危害已經積重難返。
當然,在地王淪為廢品回收站這種不正常的現象發生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一些好消息,那就是國家對於全國土地財政摸底、對土地出讓金全面審計大動作的推出。希望此次土地財政摸底能為徹底治好畸形的房地産市場作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