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讓金審計須一查到底
2014-08-22    作者:靳書陽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媒體報道,從8月中旬開始,國家審計署對過去6年地方土地出讓收支、土地徵收、土地執法等情況進行審計。其中,2008年至2013年6年間,地方政府總計約15萬億元的土地出讓金將成為審計重點。

  新一屆政府掀起的反腐風暴,終於刮到了土地出讓領域。而這一領域的腐敗,是造成過去數年強拆不斷、房價暴漲的原因之一,着實需要一查到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曾經多次去地方調研,他評價道,“招拍挂制度下,賣地多少是清楚的,但如果問賣地的錢去哪兒了,很多地方不願告訴你”。

  1994年實施分稅制改革之後,土地出讓收入成為彌補財政虧空的重要來源。尤其是自2004年全國土地開始普遍實行“招拍挂”制度以來,土地出讓收入隨着房地産市場的蓬勃發展水漲船高。據國土部的統計,2004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高達5894億元。2013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創歷史新高,達到4.1萬億元。

  不過,土地出讓金的使用問題一直是筆糊塗賬。根據審計署2010年披露的《40個市地州56個縣區市土地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及土地徵收出讓情況審計調查結果》,共有11個市的674.81億元土地出讓收入管理不規範,未按規定納入基金預算管理,佔徵收總額的20.1%。11個市改變土地出讓收入用途56.91億元,部分用於彌補部門經費、樓堂館所建設等。

  因為相當部分土地收入被用作非公共建設領域,在公共建設投入剛性化的前提下,用於拆遷補償的費用必然會大幅減少。而2008年推出四萬億刺激政策,造成了流動性氾濫的局面,房價快速上漲,拆遷群眾的不滿心理更容易被激化。過去幾年,土地補償問題導致的群體性事件屢見不鮮,威脅社會穩定。

  此外,由於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愈發嚴重,一旦房地産市場下行,地方政府收入減少,必將放鬆調控政策。如此反復,房地産開發商的拿地價格逐級提高,而增加的成本最終要購房者承擔,即體現為房價的暴漲。

  新一屆政府在反腐領域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改變了以往官員退休即等同於進入免責“保險箱”的怪圈。而暗箱操作明顯,違法違紀行為屢見不鮮的土地出讓領域,着實需要徹底清查。

  只有把老賬算清楚,才能厘清功過,輕裝上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15萬億土地出讓金審計啟動 重點針對土地尋租頑疾
全國土地出讓金7月腰斬 限購城市中僅剩10地未松綁
7月全國土地出讓金同比降近五成
去年土地出讓金3.9萬億 再創新高
去年土地出讓金3.9萬億 再創歷史之最
 
頻道精選:
【思想】汽車反壟斷,需要制度層面的改革 2013-06-14
【讀書】歷史的年輪 2014-08-22
【財智】18家基金凈利逾17億 部分利潤翻番 2014-08-21
【深度】歐美俄經濟制裁拉鋸戰難停火 2014-08-2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