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年7月底,美聯儲按照每次會議共削減100億美元的規模在連續地消減對於長期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購買,現今美聯儲的QE購買規模只剩下月購買150億長期國債和月購買1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規模了。如果不出意外,美聯儲將在今年10月的議息會議上,徹底結束影響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政策長達5年之久的QE政策。
QE政策,其實只是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一個方面。美國寬鬆貨幣政策還有另一個方面是零利率政策。隨着美國QE的退場,美國利率政策的走向自然也就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實際上,在QE政策和零利率政策推出伊始,全球就在推測美國未來可能會先取消QE,而後逐漸提升利率。而今美國QE全面退出在即,聯儲何時改變零利率政策,就格外牽動人心了。
但是,美聯儲究竟會在什麼時候加息,不光外界眾説紛紜,即使美聯儲內部的信息看起來也頗為紊亂,甚至主席耶倫的説法也是前後不一。有一次在公開場合,耶倫&&首次加息時間可能會在2015年6月,隨即引起金融市場的重大震動,但是後來耶倫又改口為時間不確定了。8月6日,美國達拉斯聯儲主席費舍爾由發聲,如果美國經濟持續改善,則美聯儲未來加息時間有望比明年6月更早。就在差不多同時,美聯儲理事兼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卻又宣稱,並不排除美聯儲可能需要比預期更早地提高短期利率的觀點。他還&&有些擔心政策的前景,並且仍然希望首次加息是發生在明年下半年的事。他説他仍在進一步驗證,他們是否正在向不可逆轉的使命和目標邁進。這些嘈雜的聲音向外界透露的信號是,至少在目前美聯儲內部還是鴿派稍佔優勢,但鷹派的力量也在壯大,而鷹派所依據的基礎也在增強。
最新的統計,美國二季度GDP季率年率化達到了4%,扭轉了一季度因為嚴寒天氣所導致的經濟暫時衰減之勢。尤其每月凈增非農就業人數,眼下正處於逐漸抬高底部的過程之中,最近6個月的數據每次都超過了20萬。失業率呈現穩固的下滑態勢,就業的人口占比達到了59%,這是2009年8月以來的最高記錄,反映美國的失業率下降的基礎相對堅實。如此看來倆,美聯儲加息的時間,或許真要比之前預期的要早。據最近的民調,對一年後美國加息的預期一度超過了27個基點。也就是説,美聯儲在2015年夏季前後加息將是大概率事件。
正因為如此,從大趨勢來看,全球資金在回流美國。美國債市的累積資金從今年以來一直處於上升趨勢,説明全球資金在進入美國債市。同時,美國的國債市場上,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頂點即2013年12月31日的3.0060%,逐漸下滑至2014年8月12日的2.4275%。收益率下跌,就是説美國的國債價格在上漲,也就是説資金在進入美國債市,對於美國國債的需求在上升。這麼看來,雖然國際資金最近有重新流到新興市場的跡象,那主要是因為中國等地的股市指數處於非常低的位置,而美國的股指高企的緣故,那些資金想來新興市場投機一把。這些資金從來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目前,在美國以外,其他地區的貨幣政策趨勢事實上都與美國相反。美國實際上是在緊縮貨幣政策,而日本暫時還按兵不動,由於安倍經濟學的所謂第三支箭的效果至今仍未顯現,因而不排除日本央行未來會擴大目前的量化寬鬆和質化寬鬆的政策規模的可能。歐洲央行在6月的會議上放寬了貨幣政策,7月的會議則承諾未來放寬貨幣政策不變。
以我國經濟當下的基本面而論,貨幣政策顯然也應與美國相反,不宜再有任何事實上的從緊。從大的方面來説,中國經濟已轉入中速增長階段,未來很難再出現8%以上的超高速增長情形,若能較長時間維持在7%至8%的增長區間,就已相當不容易了。自去年以來,我國央行施行了定向降準的局部寬鬆措施,但問題在於局部寬鬆後的流出的資金並不一定會流向政府所意向的領域。中國目前在部分領域,主要是在房地産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有鋻於當下房地産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全國房地産市場不可能再發生全面的、長期的暴漲走勢,因此,違背市場本質屬性,各地具有貨幣緊縮功能的各類限購限貸的“雙限”政策似該全面取消了。
美國的升息預期,會導致在中國的資金面臨流出的壓力,客觀上在中國形成了貨幣緊縮的效應。為扭轉經濟減速的趨勢,估計我國央行或將從定向降準走向全面降準,以防止定向的寬鬆可能對於市場造成的扭曲。不可忽視的是,商業銀行在“雙限”上推出的“認房又認貸”的標準,是按歷史貸款的次數來計算的,而不是按照手中現有的貸款筆數來算的,這既不準確、不客觀,也不公正,很可能造成那些手中沒有貸款的優質貸款人因為歷史貸過款而貸不到新款,造成市場的扭曲。筆者由此認為,在經濟增速已經下行、房地産市場不可能再膨脹過熱、資金或回流美國的情況下,為因應宏觀經濟和市場信心不高的現狀,也許真該考慮降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