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系
2014-08-05    作者:劉曉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近日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9個省超8億元的債務逾期未還;同時,部分債務問題突出的地方政府,出現了債主把基層官員堵在會議室討債的情形。鋻於截至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0.8859萬億元,而今年需償還的佔比達21.89%,約2.4萬億元。在地方財政增速下降及剛性支出增加等下,當前地方債風險確實值得警示。

    不過,儘管部分地方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但中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當然,地方債務風險要做到有效可控的條件,應是盡快全面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系,重塑政府負債結構調整,避免局部風險的傳染蔓延。

    目前地方債整改的總體要求是,收緊地方融資平台和通過信託等渠道的舉債問題,推進地方政府自發自還債券試點,建立規範合理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這些措施的積極作用自不待言。

    避免地方債務緊縮,防止部分地方政府想方設法“躲債”而侵蝕政府公信力,首先需對地方債進行分類管理:對那些缺乏經濟可行性的低效、無效地方投資項目,要壯士斷腕地堅決清産核銷;對存在一定經濟可行性、能産生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可適度採取PPP模式或直接出售等形式盤活。對那些缺乏經濟可行性的地方債項目進行清産核銷時,可適度採取中央與地方信用置換的做法,即中央可適度發行特別國債等置換部分地方債,以避免這部分地方債務緊縮化;同時,部分缺乏經濟可行性的地方債項目可通過在地方層面設立AMC,實現好財政-壞財政模式加以處理,即允許地方設立資産管理公司,以地方國有資産做抵押,把這些債務劃剝到地方AMC,並加快推進地方政府與地方融資平台的脫鉤,凈化地方政府資産負債結構,並以此作為地方自發債的發行主體。

    同時,地方政府需對資産進行減法運算,即通過推進混合所有制,出售部分國有資産甚至私有化國企等,籌備更多資源用於償付和覆蓋地方債敞口風險。即混合所有制試點,不應過度理解為利用社會資本的加法運算,而應是以國有資産減持和國企出售為主的減法運算,因為地方AMC更多是一種負債轉移,唯有在國資改革上做減法,國資改革才能真正有效成為防範地方債務風險的重要保障,以嚴格避免地方債務赤字金融化。同時,一旦地方赤字找到金融化的釋放通道,地方債務風險就可以轉化成更易傳播的金融風險,這是應着力避免的。

    此外,應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和各級政府事權再分配改革,在財權上收的基調下,積極推進公共服務的事權與財權對等化。

    總之,當前有效規範地方債務風險管控,不僅要加快推進地方債的分類和並購重組,地方國資改革也應與防範地方債務風險有效結合起來,同時還需加快推進中央地方財權事權體制改革等。唯有如此,地方債才能在可控中得到有效舒緩,避免財政赤字貨幣金融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首次曝光 齊魯銀行澄清非平台貸
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控制
國務院:今年將推地方政府債務將與融資平台剝離
國家發改委: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總體可控
把地方政府債務鎖進法治保險箱
 
頻道精選:
【思想】經濟責任審計讓權力賬單陽光化 2013-06-14
【讀書】新一代創業者和金融家進入社會主流 2014-08-05
【財智】新麗傳媒IPO欲解資金饑渴 2014-08-01
【深度】地方政府舉債招商未必有好果子吃 2014-08-05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