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銀行”能帶來多少期待
2014-07-30    作者:譚浩俊(江蘇 職員)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為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力度,銀監會批准國家開發銀行住宅金融事業部開業,批准其業務範圍為辦理納入全國棚戶區改造規劃的棚戶區改造及相關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貸款業務等。

  由政策性銀行來承擔政策性金融保障任務,更好地推動棚戶區改造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不失為一項明智之舉。一方面,它可以確保棚戶區改造等的資金需求,避免因為資金不到位而影響這些工程的實施;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假汝之名”的信貸灌水。關鍵在於,這項政策的實施,會不會出現漏洞?

  也許有人會説,管理層之所以將“住宅銀行”設在國家開發銀行,就在於國開行是一家政策性銀行,必須成為政策性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問題是,從這些年來政策性銀行的實際操作和運行來看,也不是鐵板一塊,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實際上,政策性銀行在利益的驅動下,也做出了一些違反政策要求的事情。

  以上世紀九十年代成立的農業開發銀行為例,成立這一政策性銀行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糧食收購,是農業開發銀行的主要業務。然而,實際執行結果,卻是大量資金流向了農業和農村經濟之外,流向了以農業為名的各种經營、開發和建設,以至於最終農業開發銀行也出現了相當數量的不良貸款,造成了國有資産的大量流失。

  從國開行這些年來的實際動作情況看,雖然名為政策性銀行,但真正用於政策性扶持的貸款也不是很多。特別在政府融資平台興起以來的這段時間,國開行投向城市建設的貸款,可以説一點也不亞於其他商業銀行。相反,由於挂着政策的頭銜,在給平台公司發放貸款過程中,審批手續等還比商業銀行簡單。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國開行的“住宅銀行”成立以後,能否真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失位、不錯位呢?能否真正將資金用於棚戶區改造及其相關的基礎設施工程呢?顯然,還需要觀察。

  在這項政策的落實過程中,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住宅銀行”把握。一方面,如何對棚戶區進行認定。因為,從目前地方政府對棚戶區改造的態度來看,為了能夠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都在不惜一切代價地擴大棚戶區的範圍,將不屬於棚戶區改造範圍的住宅也列入到了棚戶區改造範圍之內。如以整體改造為名,將九十年代中後期建成的房屋也一併劃到棚戶區改造範圍,又如以棚戶區改造為名,在所改造的範圍內建設高檔賓館、飯店、休閒娛樂場所等。對這樣的“棚戶區”,國開行將如何把握、如何定位,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如何監督資金使用。地方的棚戶區改造任務,大多交給了平台公司。而從平台公司的情況來看,多數都運行十分困難。那麼,在爭取到棚戶區改造的資金和政策時,會不會將這些資金挪作他用呢?如果發生挪作他用的現象,“住宅銀行”將如何處理呢?不然,要不了幾年,“住宅銀行”就會爆發風險。

  同時也要注意的是,在國開行設立了“住宅銀行”以後,商業銀行是否也能向棚戶區改造項目貸款,以什麼名義貸款,貸款的額度如何控制,利率如何確定。要知道,以平台公司為主的棚戶區改造建設載體,一旦既能從政策性銀行獲得棚戶區改造信貸資金,又能從商業銀行獲得同樣名義的資金,就會形成一團亂麻,就會出現資金被大量挪用的現象。這方面,教訓還是很多的。

  當然,我們不該對“住宅銀行”抱如此悲觀的態度,只是大量既往事實告訴我們,美好的初衷如果産生不了良好的效果,問題就可能會很嚴重。像商業銀行設立的中小企業信貸服務機構、保障性住房信貸服務機構、個人消費信貸服務機構等,也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個的“專業銀行”,尤其是一些地方成立的村鎮銀行等,更應該成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三農”等的“窮人銀行”。可是,有多少銀行是真正按照機構設立的要求去做的?不然,為什麼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三農”項目始終處於十分艱難的資金困局之中。

  我們不懷疑政策性銀行的政策性導向作用、政策性服務功能,關鍵在於政策的執行不能走偏,不能走形。棚戶區改造不僅關係老百姓的住房條件改造、生活質量提升,也關係經濟的穩定增長,作用大責任也大,正因為如此,“住宅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就不能有差錯和失控,這樣才能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期待與希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英國勞埃德銀行因操縱利率遭重罰
加拿大智庫:人民幣或主導未來金磚銀行貸款
民營銀行“鯰魚效應”還需擴大
光大銀行用“大數據”推動理財業務轉型
銀行理財高收益背後的豪賭
 
頻道精選:
【思想】取消樓市限購能“救市”? 2013-06-14
【讀書】寓繁於簡,以簡馭繁,其實功夫很深 2014-07-29
【財智】基金業遭遇“小時代”之痛 2014-07-25
【深度】商超巧立名目亂收費被指“雁過拔毛” 2014-07-2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