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方案能敲開銀行再融資堅冰嗎
2014-07-18    作者:桂浩明(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今年以來,滬深股市不少上市商業銀行相繼推出了通過發行優先股實現再融資的方案,一度也受到部分投資者的青睞。不過,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家正式實施,據説原因在於要徵集到相應數量的投資者有一定難度。的確,時下多數銀行的優先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發行一種永續債券,但因為利率設計與市場預期有一定落差,所以確實有個吸引力不足的難題。

  有意思的是,在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的嘗試“只有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時候,平安銀行提出了一個優先股與普通股相結合的再融資方案。平安銀行擬發行200億元優先股,同時發行100億元普通股。這種較為特別的安排引起了大家不小的興趣,投資人關心的焦點就在於為什麼要這樣做?平安銀行與滬深股市的其他上市銀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一,雖然上市最早,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股本擴張緩慢,至今資本規模仍較為有限,存在很強的再融資衝動,客觀上就股本與市值狀況而言也有這樣做的要求;二是,在平安集團入主後,平安銀行得到了大股東全方位的支持,且由於大股東持股超過50%,並且實力雄厚,因此有能力繼續參與平安銀行的再融資。這次平安集團下的機構就準備認購45%以上的優先股和50%以上的普通股。看得出,平安銀行的這次再融資,主要對像是自家人,而為了滿足再融資對參與者的相關要求,因而作了既有優先股,又有普通股的安排。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的普通股發行價要低於目前公司的凈資産。雖然折扣不算很大,但畢竟是對現有制度的突破。由於平安銀行股價已跌破了每股凈資産,如果按規定增發與配股等再融資的價格不能低於凈資産,那麼這種發行事實上就很難操作了。而平安銀行這次是打破常規,從服從市場的角度出發,把非公開增發普通股的價格底線定在了凈資産之下,應該説,這為保證普通股的成功發行創造了條件。當然,如果在徵集再融資參與者的過程中,將優先股與普通股的發行&&在一起,那麼成功發行的勝算就會更大。只是,因為是首例低於凈資産發行普通股,此舉能否得到普通投資者的讚同並為監管部門所認可,恐怕現在還很難説,還存在某種不確定性。

  客觀分析,平安銀行今次所推出的再融資方案,充分借助了其擁有強大股東背景的優勢,同時也利用了大股東係民資而非國資控股的特點,這在發行價的設計上多少有了些迴旋餘地。不過,市場各方從中也可以看出,現在的上市商業銀行要想再融資,有多麼困難。尤其在股價跌破了每股凈資産後,國資控股的商業銀行在再融資時,要滿足增發價等於凈資産這一剛性要求幾乎就不可能,而發行優先股雖然暫時回避了發行價與凈資産的矛盾,但利率設計要兼顧投資者與股東利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平安銀行以優先股與普通股相結合,讓大股東認購近半,且普通股價格低於凈資産發行這樣的方案來闖關,以此來實現再融資,這種探索精神與勇氣應該得到充分肯定。問題是,要突破上市商業銀行在再融資方面的瓶頸,看來不僅需要這種多管齊下的嘗試,更要解決主要矛盾。其實,如果能讓股價合理回歸,達到凈資産值上的水平,那麼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難,折射的還是市場的長期低迷的窘狀。只要股市持續不振的局面不扭轉,那麼演化下去,就不只是股市本身的疲軟了,而將影響銀行業的良性發展。而一旦商業銀行因為資本金約束而被絆住發展步伐,接下來就會制約實體經濟的運行了。這裡的邏輯是很簡單的,它告訴人們:一個健康發展的股市能推動經濟的高速發展,而一個病態的股市將拖累經濟的運行。

  看今年以來的走勢圖,滬深股市走勢可以説超常平穩,上下波動區間是多年來最小的。這是好現象嗎?也許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有一點,銀行股的集體跌破發行價,以及再融資功能的萎縮,客觀上已經成了相關企業乃至整體經濟運行的負面因素。平安銀行的再融資方案,本身有很多看點,但筆者覺得其中最值得人們關注的,還在於凸顯了當前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的艱難。對此,市場各方尤其是管理層想來應該有所觸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平安銀行公布300億再融資方案
平安銀行重慶分行陷煤炭貿易漩渦
平安銀行原營業部總經理 涉違法圈錢高達數億
平安銀行推出“熟人電商”
只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平安銀行資産證券化産品獲准發行
 
頻道精選:
【思想】金磚銀行促全球金融體系改革 2013-06-14
【讀書】互聯網金融重構金融業 2014-07-15
【財智】迷你基金迎井噴期 轉型合併或成行業趨勢 2014-07-17
【深度】人民幣國際化駛入“快車道” 2014-07-18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