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呆賬應該自我消化
2014-07-09   作者:薛家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對醫院而言,如何對待病入膏方,且無錢醫治的患者,似乎成了一道無解的命題。不救,不僅將承受輿論的拍磚,而且有悖救死扶傷的從醫倫理;救,又會在收入上出現“呆賬”,影響醫院以及醫務人員的收入。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籌不到錢就被撂在手術室外的新聞不絕於耳的當下,深圳大部分醫院,並未將無錢醫治的患者拒之門外,這就在破解醫療困局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但問題是,誰該為鉅額的醫療呆賬買單?倘若這個問題不能理順,“先看病後談錢”的模式就不可能持續。顯然,醫院並不想買單,醫生討錢、“催款組”就是“死馬當活馬醫”討回一分是一分心態催生的産物。
  醫院真不能承受呆賬重壓麼?據報道,深圳市11家市屬公立醫院目前醫療欠費是8157萬元,而公立醫院一年的業務收入大約80多億元。1%的呆賬率,對一般企業而言是一個多麼完美的營運數據。況且,依據深圳市《關於完善政府衞生投入政策的實施方案》,醫院非醫療責任的欠費政府將承擔60%。也就是説,醫院最終承擔的只有3200萬,相對80多億的營收,根本不是問題。
  筆者認為,醫院的呆賬並不能簡單地放大成道德呆賬。毋庸諱言,目前醫院實質上採用的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模式,既然需要盈利,就必須承擔一定風險。試想,哪個企業沒有違約風險、誠信呆賬?在商言商,我們沒必要因為醫院的“産品”是治病救人,就無限放大道德呆賬,更不能用救死扶傷相要挾,逼迫社會為醫院的呆賬買單。
  誠然,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和社會救助體系,是破解醫療呆賬的必由之路,但遠水不解近渴。就目前來説,首先,政府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政策,平衡各醫院的呆賬負擔。對那些呆賬額較大,自身難以負擔的醫院,要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對營收能力強的公立醫院,反而應提取一部分利潤,救濟盈利偏弱的醫療機構。
  當然,醫院更要苦練“內功”,自我消化呆賬。或許研究一下如何破解醫療“生態系統”中的灰色利益鏈,不讓利益落入少數醫藥代表和黑心醫生手中,比追討“呆賬”現實得多,也有用得多。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醫療欠費,制度需要吃藥 2014-07-09
醫療器械企業掘金血透市場 2014-07-04
醫療新世界 2014-06-23
聯想控股斥資10億元進入醫療領域 2014-06-20
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 2014-05-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