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緣政治風險越炒越離譜了
2014-07-07   作者:梅新育(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在銅等基本金屬價格下行延續三年之久,鐵礦石噸價從130美元落到90美元的時候,油價卻依然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之上。然而在當今油價形成機制下,實際供求關係只産生部分作用,還有很大一部分作用源於投機,這些投機題材不乏不實想象,甚至有的因素與實際影響背道而馳。

  實際上,2012年以來全球原油市場供求關係已從偏緊轉為偏松,而且還將進一步放鬆:世界經濟總體減速,對能源消費增長貢獻最大的新興市場減速尤其顯著,去年5月以來甚至出現了持續半年以上的大面積經濟震蕩,新興市場轉眼被劃入“脆弱五國”行列,就連中國經濟增速也在下&階。須知在此前十年的油價上行周期中,“中國需求”正是國際炒家們嘴裏推動油價上漲的最強勁炒作題材之一。

  能源補貼改革將進一步削弱石油需求增長的動力。許多國家此前的能源消費增長相當一部分是建立在不合理的能源補貼之上,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突出,但這種補貼已令這些國家財政和整個國民經濟不堪拖累,比如印度能源補貼一項2011/2012財年接近GDP的2%。而印度財政赤字佔GDP比重2009年為5.7%,2011年為4.4%,成為該國宏觀經濟不穩定的最重要側面之一。隨着經濟減速,新興國家壓縮、取消能源補貼將陸續提上行動日程,即使只有部分國家政府擁有足夠行動能力採取措施,也足以削弱其能源需求增長動力了。

  持續的油價高漲不僅激勵了大規模石油開發新投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北美、拉美等非中東地區石油投資與産量增長最為迅猛,美國頁巖氣開發尤其有顛覆性意義,還有一大批新增産能將陸續投産,而且強有力地激勵了天然氣、核能等替代能源的發展,以至於中國石油消費絕對數量雖然增長甚多,但在全國能源消費構成中佔比從2000年22.2%的高峰一路下跌到2009年17.9%的低谷,近兩年也只有18%出頭。

  投機炒作已成支持油價的主要力量,是因為地緣政治風險是“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投機炒作的最大題材,從敘利亞危機、烏克蘭動蕩到伊斯蘭聖戰者橫掃伊拉克北部、進而宣布建國的“哈裏發衝擊”,地緣政治風險對今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上漲做出了最大貢獻。在一定程度上,由於“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之類伊斯蘭極端主義武裝最大資助者是沙特等海灣石油輸出國,他們對地緣政治動亂的資助客觀上已構成有利可圖的“投資”,以對極端組織的少量資金資助大幅度推高市場油價,從而在石油出口收入上獲得十倍百倍的收益,這激勵了某些勢力的嗜血慾望。然而,這種持續佔據國際媒體頭版的地緣政治動亂風險果真如同投機者熱炒的那樣巨大嗎?答案是否定的。

  且不提産油量微乎其微的烏克蘭和敘利亞,就是在伊拉克,“哈裏發衝擊”也遠不足以衝擊國際石油市場。首先,這個橫空出世的“哈裏發帝國”並未控制伊拉克主要原油産區。伊拉克四分之三原油産量來自南部什葉派地區,其餘絕大部分來自庫爾德人控制的基爾庫克油田,這些都不是遜尼派的“哈裏發帝國”能輕易奪取的。自命的“哈裏發帝國”雖奪取了伊拉克最大的拜吉煉油廠,但這只能影響伊國內部分成品油供給。根據裝船數據和行業信息判斷,就在“哈裏發衝擊”引爆國際石油市場的6月,伊拉克南部出口終端石油出口量甚至逼近歷史最高紀錄。

  即使剛剛更名“伊斯蘭國”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有意擴張領土,但從他們佔領摩蘇爾等城後以“聖戰”名義大肆強徵慰安婦等行為來看,不宜過度高估該組織的士氣。看“伊斯蘭國”武裝一貫的行為作風,其興趣不在於減少或切斷原油生産出口,而是要掌握其財富。這是一個財務管理系統嚴密堪比西方跨國公司的國際化恐怖組織,“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他們的領導層不會意識不到,“聖戰”需要源源不斷的金錢支持,而在這整個區域,只有油氣生産及其出口才是最穩固、最龐大的財源,幹嗎殺掉能下金蛋的母雞?

  不僅如此,某些“地緣政治性風險”帶來的變局甚至會穩定、增加原油生産,“伊斯蘭國”增加本地石油生産和出口的動機比巴格達政權要強烈得多,而且已開始落實。同樣,其他阿拉伯産油國石油産區倘若分割落入不同武裝實際控制之手,一個産油國變成事實上的多個産油“國”,競爭心態和你死我活的戰爭壓力將驅使他們競相增加出口和生産,而非遵循石油輸出國的配額。

  埃及政局的動蕩曾不止一次成為油價上漲的題材;利比亞油氣主産區——東部地區近兩年動蕩不止,對其油氣正常生産出口秩序構成了重大妨礙,也曾推高油價。但國際上有傳言稱,利比亞東部政局動蕩背後有阿拉伯世界國際勢力操縱,其目標是肢解利比亞,將利東部納入在動蕩中脫穎而出的埃及軍方實際控制之下。一旦這種傳言成為現實,可望大大緩解利比亞東部的政局,畢竟埃及軍隊實力絕非今天利比亞各路草頭王能比;對埃及經濟更是助益良多。這種可能的地緣政治變局,對國際石油市場産生的更多是穩定作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國家能源局:河北部分發電企業個別時段超標排放 2014-07-07
西藏森林草地和能源每年産生碳匯價值逾千億元 2014-07-07
默克爾將訪華 新能源汽車可能成為中德討論重點領域 2014-07-04
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在法國成立 2014-07-04
能源局:核電項目將適時啟動 2014-07-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