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購買公共服務成為腐敗的溫床
2014-07-04   作者:朱昌俊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報道,在各地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中,由於財政預算管理上的弊端及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資金管理問題突出,違規、壟斷、暗箱操作、逆向選擇等現象多發,一些公共服務項目回扣高達40%,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恐將成尋租與腐敗的新災區。

  較之於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務,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優勢就在於打破原本的壟斷性供給局面,以提高公共服務質量,降低其中的暗箱操作與腐敗。而媒體調查得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恐將成為尋租與腐敗的新災區,顯然構成對這一目標的背離,個中原因值得探究。

  如果仔細審視目前購買服務的現狀,不規範、缺監管,容易滋生腐敗。如未建立公開招標的方式來篩選服務方,甚至可以通過私下協商就可完成“交易”,再比如,購買服務並沒有納入相關的預算公開與審計之中。再加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所需要的配套制度安排未能落實,後果就更趨嚴重。從實施環節來看,根據國外的成功經驗,早有研究者者指出,“按照選定服務項目——社會公布——資質認定、招標管理——過程管理、監督——績效考核——結算”都是最基本的流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購買”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具體購買什麼,購買範圍,向誰購買,都應該有着嚴格的公開意見徵詢與監督相伴。這些流程不建立,權力的尋租風險自然成倍提升。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立足點就在於,實現服務的最專業化供給。要實現此點,首先就離不開專業化的管理。致力於公共服務研究的紐約大學教授查爾斯佈雷徹就曾指出,要做好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公共部門內部需要有懂得如何管理合同和設定績效標準的管理者,同時,需要有忠於自己職責和使命的供應商。就前者而言,政府內部成立專門的部門,專門實施與執行公共服務購買,實為必要,一來可以避免以往政府採購模式的影響。二來有利於體現專業優勢。其次,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標準,對公共服務購買過程與執行過程進行全程式績效評價,而非雙方簽合同了事,才能有效規避粗放管理帶來的尋租漏洞;就後者而言,則有必要扶持更多的社會組織,確保形成“優勝劣汰”的供給方競爭氛圍,減少壟斷局面導致的利益輸送。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要推進,制度建設也要跟上,監督也要跟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必須實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必須保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行為在公開透明和法治程序的運行機制中。將政府採購從購買環節到績效評價再到獨立審計都納入專門的法律框架,既有利於保障公共服務的質量,也將大大減少購買中的尋租與腐敗空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太原嘗試購買公共服務 2014-07-03
購買公共服務促進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2014-06-26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須開放競爭 2014-04-30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面臨三大瓶頸 2013-08-15
為“購買公共服務”叫好 2013-08-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