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低波動性之憂
2014-06-13   作者:蔣寒露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蔣講華爾街

  近期美國資本市場交易量和波動性持續走低,但與此同時美國股市卻屢創新高,這令很多業內人士摸不着頭腦。不少市場人士對此&&擔憂,低波動的背後不僅僅是大銀行交易利潤受損或對衝基金難賺到錢,它甚至可能成為“末日之兆”。
  衡量投資者恐慌情緒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VIX)上周五(6月6日)大幅下降8.1%至10.73,創2007年2月23日以來最低水平,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的20。該指數通常在市場波動增加或股市下跌時上漲,反之亦然。
  與此同時,紐約股市道琼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上周五雙雙刷新歷史記錄。
  低交易量、低波動、加上股價創新高,這讓很多投資者擔心2007年的股價大跌是否會重演。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威廉達德利近日稱:“現在市場波動性很低,人們坦然面對低交易量階段並追逐更大風險,這讓我感到不安。”而另一派的觀點認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對市場監管過度,導致投資者受縛,不能完全加入到市場中來。
  格雷沃夫執行合夥人公司首席技術分析師馬克牛頓對記者説:“波動性整體下降至令人感到擔憂的水平,不僅是股票,還有固定收益和外匯。交易量在過去三四年都是令人擔憂的問題,但最近兩三個月,交易量降至非常低的水平,比歷史平均水平低20%至30%。現在我們處在夏季的假日交易水平,交易額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牛頓説:“我們看到創新高的股票少了很多,這種情況在過去幾週因科技、金融和一些非必需消費品股小幅反彈而有所改善,但創新高的股票數量仍然遠低於應有水平,也比去年低很多。”
  對於交易員和交易所來説,市場波動下降意味着交易量下降,而交易量下降就意味着收入下降。
  美國詹姆斯科菲證券公司董事總經理格雷戈裏基廷坦言:“今年波動性基本上不算是影響股市的因素。隨着市場進入夏季假期交易階段,這樣的交易量對我們來説意味着一個漫長的夏天。”
  思考低交易量背後的原因,有人將其歸咎於公司不拆股,也有很多人認為2000年以來兩個大熊市損傷了人們對股市信心。
  基廷告訴記者:“很多人感到害怕,仍然很難勸説人們加入股市。雖然距離金融危機已經很多年了,但還有很多人不相信市場。所以當我們説到交易量低的時候不得不提到這一點。”
  牛頓&&:“人們顯然不如從前那樣樂觀和放鬆,至少目前在美國沒有看到令人眼花繚亂的繁榮景象。盲目樂觀情緒曾導致股市在2000年和2007年回調。現在整體情緒有些轉變,説‘謹慎’有些過,應該是感到有些‘不確定’,還有很多錯失股市上漲的人感到受挫和不滿,想要進場。”
  分析人士認為,美股交易量創七年來新低的另一個原因是,投資者看到主要股指去年大漲後不敢輕易入場,而已經搭上2013年美股牛市賺得盆滿缽滿的投資者也不願意大幅調整頭寸。
  基廷説:“我認為交易量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股去年獲得了約30%的上漲,今年到目前為止也是上漲的,所以人們不需要太大改變頭寸,所以沒有看到很多需要買入或拋售的波動。”
  美國ConvergEx集團首席市場策略師尼古拉斯科拉斯將市場波動性和交易量形象地比喻成投資者和券商“最強大的感覺輸入”,少了這種輸入就會産生熊市和牛市兩種“幻覺”。也就是説,交易活動缺乏,主要股指的漲跌不明顯,投資者只好臆測股市下一步走向。
  科拉斯指出,與金融危機那幾年的交易量和波動水平相比,投資者可能認為目前水平低得不正常。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結構已經不同於2007年,所以也許目前的交易量和波動水平是“新結構下的常態”,人們頻繁調整頭寸的慾望已經減弱,對自己的頭寸更加有信心。
  美國投行和證券公司布朗兄弟哈裏曼的全球貨幣策略團隊近期發布報告指出,關於資本市場低波動性的討論還存在很多混亂之處,末日論者可能又在叫喊“狼來了”。該團隊認為,低波動性並沒有導致全球金融危機,儘管避免下一場危機出現的努力可能會促使波動性下降,但現在也沒有出現任何與金融危機有關的舉債過度或資産負債表外風險敞口不透明等過分行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從長油退市看資本市場炒作惡習 2014-06-05
對資本市場發展有積極作用 2014-05-22
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要遵循四大基本原則 2014-05-09
美國資本市場200年不衰的奧秘 2012-12-19
東南融通遭到做空者集體圍獵 血濺美國資本市場 2011-05-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