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信貸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和定向寬鬆政策的實施,讓實體經濟解除資金之憂,對經濟復蘇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貨幣政策能否在這方面主動作為,十分重要而關鍵。
“保持定力、主動作為”,首次出現在央行的貨幣政策報告中,應當説還是具有一定新意、並令外界産生一定遐想。
保持定力,是決策層已經明確的目標和要求,也是決策層力求達到的目的和結果。從去年以來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決策層的定力還是相當足。沒有因為經濟的持續下行而&&短期刺激政策,也沒有因為經濟持續下行而感到驚慌失措。
主動作為,則是近年來央行很少採用的提法。這種提法是否意味着貨幣政策將轉向呢?央行將如何主動作為呢?筆者的觀點是,穩健貨幣政策的總基調不會變。可能變的,是一些具體的操作辦法和措施。
盤活存量,仍將是貨幣政策最關鍵的措施之一。如果不將存量盤活,不將存量發揮最大效用,將會對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産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果如此規模的廣義貨幣都不能滿足市場和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那只能説明資金的使用效率相當低,資金的流轉速度相當慢。低效率和低運轉的資金,又怎麼能夠産生最大化的效益呢?
主動作為的第二個方面是政策的調整與優化。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定向寬鬆”應當是最有效、最切合實際的手段。目前的市場流動環境,並不支持實行全面寬鬆,也不需要進行全面政策寬鬆。但按照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又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需要有政策扶持和幫助。
而對“定向寬鬆”來説,也可認為是用好增量。所謂定向寬鬆,更多的也是從增量上做文章。它也完全符合決策層提出的用好增量的要求。至於相關專家提出的會不會全面降準、降息,筆者的觀點是,只要經濟不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都不大可能&&全面降準、降息政策。
而主動作為的再一個方面,就是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的問題。如何通過信貸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和定向寬鬆政策的實施,讓實體經濟解除資金之憂,對經濟復蘇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貨幣政策能否在這方面主動作為,十分重要而關鍵。
主動作為還需要央行在如何防範金融風險、化解債務危機等方面有更多措施與辦法。按照地方實際,目前的金融風險已不僅僅表現在某個企業有多大的風險,而是這些企業會不會形成連鎖反應。如果能在這方面及早採取措施,自然也是主動作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