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新股恐懼症”
2014-04-29   作者:王安平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停工一年半之久的IPO發審會,本週三又要開工了。此次發審會重新開閘,將面臨600多家企業潮水般湧來。據估計,消化這麼大的擴容壓力,大概需要兩三年時間。而中小板開了將近10年,目前也就700多家公司,創業板上了約380家公司也用了4年半時間。重壓之下,A股市場流行多年的“新股恐懼症”再次發作,上證指數2000點岌岌可危。

  其實,新股發行上市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往大裏説,它是資本市場之所以存在的一大重要功能;往小裏説,它為股市引來源源不斷的活水,由此也為市場和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又一個興奮點。今年年初IPO重啟掀起的一波新股行情,儘管少不了炒作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新股渴望。可以説,一個沒有新股上市的股市,必然是一潭死水。

  這麼多年來,A股市場之所以談“新”色變,主要是擔心IPO帶來的擴容壓力,而擴容壓力主要源自股票 “只進不退”的運行機制。在場內資金量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股票供給增多,意味着存量股票將失去更多資金的關照,從而引發股價下跌。

  放眼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股票“有進有退”再正常不過了,而在一些關鍵的年份,退市公司數量甚至超過上市數量。比如金融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東京交易所新上市公司23家,退市公司有78家;德國交易所新上市6家,退市61家;紐約交易所新上市94家,退市212家;倫敦交易所新上市73家,退市385家。

  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納斯達克每年有大約8%的公司退市,紐交所的退市率大約為6%。由於退市企業和IPO企業數量相當,近幾年紐交所上市企業數量穩定在2000家上下。正是憑藉這種有進有退、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美國股市很快就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並不斷創出新高。

  而反觀中國證券市場,建立20多年,目前上市公司超過2500家,大有追趕美國之勢,而期間因為業績問題而退市的只有50家左右。在這種股票只進難退的怪圈中,“新股恐懼症”也就不難理解了。

  其實,中國股市也有退市制度,但卻名存實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退市標準有待完善以外,最主要的還是在於新股發行審批制導致上市“殼資源”的稀缺。於是,績差公司想方設法保“殼”,各地政府也會採取措施避免本地上市公司退市。於是,不斷有虧損公司獲得政府各種各樣的補貼而扭虧,不斷有瀕臨退市的公司因重組而“烏鴉變鳳凰”;於是,垃圾股頻頻被爆炒,績優股卻少人問津,最終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果。

  從這個角度來説,要真正解決“退”的問題,反而要在“進”上下功夫。也就是,放寬IPO限制,讓上市資格不再稀缺,屆時,公司退市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反之,要解決“進”,也即“新股恐懼症”的問題,重點還是要疏通“退”的渠道。進退之間,維持股票供給的動態平衡,這恐怕是解決“新股恐懼症”的最有效途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