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保凸顯民企融資困局
2014-04-25   作者:張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多家媒體曝出蕭山等地出現金融風險,很多大型企業正遭受“批量死亡”的威脅。蕭山市政府把民企可能批量死亡或者目前遇到的困局歸結為與企業互保有關。在當地政府官員看來,一些互保企業出了問題,銀行一看貸款有風險就去收貸,其實“它們自身經營是好的,如果銀行不收就不會死”。
  長久以來,商業銀行一直扮演着“錦上添花”的角色,針對國有大型企業、行業性壟斷企業、大型民企等在內的“好”企業都會主動上門營銷,把貸款送上門,而另一邊卻對中小企業區別對待,要麼對其不理不睬,要麼開出很高的利息再加上必須要有資産進行質押。
  而在看到銀行偏好“錦上添花”的一面時,我們也看到一旦傳言企業經營有風吹草動,眾多銀行便為了防範風險,一窩蜂般“殘酷無情”地上門收貸抽貸,甚至不惜將企業告上法。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企業資金實力再雄厚,也難以抵擋多家銀行同時收貸的攻勢。特別是蕭山連保貸款企業眾多(一般都是上下游企業聯保或同業互保),其中只要有一家企業還不了貸款,眾多連保企業都將承擔連帶的法律責任。
  面對民企或將“批量倒閉”的困局,當地政府以行政手段阻止銀行對大型企業、有前景的企業抽貸,以保證當地企業不會因此事件沉船。
  筆者認為,地方政府可以採取行政手段阻止抽貸,但銀行自此之後可能“惜貸”,接下去將會是地方政府與銀行之間進行一場博弈。
  那麼蕭山地區的民營企業為何會到銀行逼債的程度呢?筆者認為,一方面2008年底,為了響應中央的4萬億大投資,蕭山的民營企業家都趕着大上項目,造成了嚴重的産能過剩,這在經濟形勢保持上升勢頭時,問題還不大,但是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下滑,那麼過剩的産能造成企業庫存嚴重積壓,資金鏈岌岌可危,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此時不抽貸就會造成損失。但是銀行一抽貸就會影響到其他互保企業的生存,就會造成連鎖反應。
  另一方面,在房地産持續十年火爆的情況下,棄主業而進入房地産行業,也是釀成今天大批量企業面臨死亡威脅的原因之一。資料顯示,蕭山地區有至少1/3的企業都有房地産投資行為,很多老闆只是把企業作為自己融資平台,然後去搞副業。而杭州地區房價目前出現回落,成交極度萎縮,使得民營企業老闆的資金無法抽回。當銀行得知此消息後,上門抽貸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杭州蕭山民企發生的問題,又何嘗不是全國很多地方的一個縮影?那麼我們的政府部門該怎麼辦呢?
  首先,中國金融應該更大程度上的脫媒,政府部門應該給民營企業建立多種直接融資渠道,包括VC、私募基金、發行中小企業債券、IPO、信託等,並建立相應的信用體系,這樣銀行間接融資的需求將大幅減少,風險也逐步可控。
  再者,從短期來看,商業銀行在企業可能發生經營問題、面臨貸款風險的情況下,到企業收貸抽貸是本能反應。但作為銀行來説,與其抽貸把民企都給逼死,不如給沒有發生致命性問題的企業一定的緩衝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最後,作為地方政府來説,要着力解決歷史遺留的産能過剩問題,如果再盲目擴張本已過剩的産能,只會讓企業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這樣銀行抽貸的壓力就會更重。所以必須通過市場手段讓一部分企業轉型升級,一部分企業兼併重組,再讓一些恢復無望的企業淘汰出局,這的確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從長遠來看,去房産化、去過剩産能化將是地方政府的轉型重心,因為靠原有的路徑依賴來發展經濟,是不會有出路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傳蕭山民企可能批量死亡 政府警示銀行不要抽貸 2014-04-21
民企回購潮涌 銀行緣何按兵不動 2014-03-24
“促進民企發展要放水養魚” 2014-03-06
國企民企沒老大老二之分了 2013-11-15
長春政府採購信貸支持民企融資 2013-09-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