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後,一些境外投行紛紛預測,中國政府將會放寬對房地産市場長達四年的限制政策;類似的預測,國內也一直持續不斷。這樣的預測大概有點兒一廂情願了。
房地産調控政策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至少需要兩個支點:其一,調控目的是否已經達成;其二,經濟運行是否已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以致必須改變調控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經濟增速趨緩,完全是在政策引導下的主動調整,經濟調整一直在預設框架內穩步推進,實際走勢與當初的改革設計高度貼合;從近期的各類數據及李克強總理的表態看,經濟運行顯然並未脫離可控範圍。近期也有學者&&,即使更低一些的經濟增速,仍足以保證中國的穩健進步。因此,實際經濟運行情況,並不支持房地産調控政策質的變化。
就調控目的層面判斷,房地産調控政策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本輪房地産市場限制政策推出的初衷,一方面是為了抑制過快上漲的房價,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調控從根本上扭轉各方面對房地産運行的預期。為什麼必須改變既有預期呢?因為高房價已經成為威脅中國健康發展的毒瘤,如果任其自我複製、自我強化,中國經濟、金融、社會運行須臾間就會達到臨界點,一有點兒風吹草動,馬上就有可能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淖。
治理國家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調控預期。房地産調控,就是要改變人們的預期,就是要把全社會的注意力從房子上轉移開,從而從根本上切除這個毒瘤自我複製、自我強化的機制。房地産調控,就是要還原房子的本來面目,剝離那些附着其上的罈罈罐罐,不如此,國家、社會、經濟,乃至每個人,永無輕裝前行、取得大進步的可能。
房地産調控政策推出至今,雖然房價快速上漲的態勢得到抑制,但原有預期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許多人、許多地方,仍在利用一切機會、抓住一切概念,為舊預期點讚。在這樣的氛圍下,房地産調控政策怎麼可能有所松動呢?如果真有松動,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松動,馬上就會引起鏈式反應。此前取得的成果不但要化為烏有,此後的情勢也將不堪設想。
因此,在支點未變的情況下,不要幻想房地産調控政策會松動。這本來是禿子頭上的虱子,但有些人深陷利益的漩渦中難以自拔,就難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世易時移,如果不堅決捨棄老眼光、老思路,就免不了要經常性地嘴啃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