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要求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就在同一天,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7.4%的GDP增速稍微超出預期。而隨着季度經濟增速的再度下滑,經濟硬着陸風險確實也在上升。
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定向降準”的政策布局,顯然是出於“穩增長”的需要。畢竟,不管是調結構還是促轉型,經濟主動降速固然在預期之中,但若經濟增速滑出合理增長區間的下限,那麼貨幣政策的定向寬鬆,自是在情理之中。
應該説,目前結構性的流動性緊張一直比較嚴重。而縣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融資難更是常態,加上居高不下的存款。
準備金率,不少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確實也比較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嚴重影響城鎮化的推進,不利於農業生産的正常進行。
當然,哪怕是對縣域農商行的降準,也並非“一刀切”。這一次,定向降準服務三農的同時,也對定向降準的機構,特別強調了“符合要求的”機構,這就意味着並不是所有的縣域農商行和合作銀行,都會被納入定向降準的範圍。
不久前,央行在解讀《關於全面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時也&&,合理設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公式相關參數,支持貧困地區法人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此外,對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
其新增支農再貸款額度,實行支農再貸款利率再降1個百分點的優惠政策。可見,有關部門對何謂“符合要求的”機構,已經有比較清晰的界定標準。
實際上,定向降準只是局部性政策寬鬆的一個方面。毋須諱言,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當口,防止硬着陸是十分重要的。既然各方已經形成不再重啟全面的財政貨幣刺激方案,那麼有針對性的局部“微刺激”來穩增長,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季度經濟數據已經説明了經濟形勢的嚴峻性。那麼,這次定向降準之後,接下來,伴隨着政治經濟改革在“深水區”艱難推進的過程中,更多靈活高效的微刺激政策有可能會逐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