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蘭州水務改革:公用事業改革需再探路
2014-04-16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社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引進外資等多元資本,如果沒有很好的保障,那麼這其實只是一種形式主義。

  蘭州自來水苯污染事件的原因令人遺憾。專家組調查之後初步判斷,自來水中的苯來源於蘭州石化以往兩次(1987年和2002年)泄漏事故後滲入到地下的污染物。這些含苯污染物隨着地下水慢慢流動,到達自流溝,並滲透進水泥溝壁,造成了水質污染。這意味着,之前也可能有含苯污染物通過自流溝滲透到自來水中,只是沒有被檢測到(因為檢測很長時間才做一次)。

  所謂“自流溝”,是指蘭州供水集團1955年建設之初鋪設的封閉輸水渠,用鋼筋混凝土建造,難以阻擋污染物的滲透。目前國內大多數水廠早已淘汰自流溝這種落後的工藝,普遍採用球墨鑄鐵管道,外部物質進入管道會被監測到。蘭州自來水2007年就引入了國際水務巨頭法國威立雅,卻仍然在使用這樣落後的工藝,實在讓人驚訝。

  事件發生之後,很多人就指出,原因是地方政府監管不到位。這樣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同時也要看到,在這樣落後的技術和複雜的環境下,政府如何做到有效監管呢?每天都檢測一遍顯然不現實。上一篇社論我們探討過政府責任,這裡,我們認為還應該進行進一步反思:為什麼水務改革沒有帶來當初設想的設備改造、技術創新?

  蘭州在2007年進行了水務改革。這一年,蘭州供水集團轉讓45%的股權,估值為4億多元,威立雅、中法水務、首創股份分別報價17.1億元、4.5億元和2.8億元。威立雅的報價數倍於估值,也數倍於競爭對手,成功地進入蘭州。威立雅的這種高溢價收購方式被稱為“蘭州模式”,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質疑者指出,資本對付出的代價都會要求補償,威立雅一定會通過提高水價連本帶利地賺回它付出的資金。果然,威立雅不久之後就提出漲價要求。經過一番爭議之後,蘭州居民用水的水價在2009年從1.45元/噸上調至1.75元/噸。而在2007年之前,蘭州的水價已經多次上調。

  我們不憚以最好的善意來揣測蘭州地方政府,他們提高水價、引進外資的初衷是為了加大投入、改進設備和技術、提高供水服務的質量。這是水務改革的合理性所在。但是,從這次苯污染事件來看,蘭州自來水價格上漲了,外資引進來了,但設備和技術的改造卻不如人意,居民的用水安全沒能得到保障。我們不得不説,這樣的改革已經被此次苯污染事件“檢驗”了,水務改革,至少是不符合群眾利益的。

  價格上漲而質量沒有提升甚至反而下降,並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與資本的本性相關。逐利是資本的天性,只要有可能,他們就會降低成本、抬高售價,它們身上不會流着道德的血液,不會覺得賺夠了。在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行業,他們的這種天性得不到約束。所以,威立雅在中國頻頻發生環保事故。在西方發達國家,公用事業私有化也常常伴隨着價格上漲而基礎設施得不到及時更新的情況。

  很多人以為,引進外資等多元資本,就是市場化,就是改革的目標。如果沒有很好的保障,那麼這其實只是一種形式主義。改革的目標應該是民眾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只求形式,而不問實質,改革就難以得到大多數民眾的擁護。經過蘭州自來水苯污染事件,我們應該對公用事業改革的方向與路徑進行深入反思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蘭州水污染背後的管理短板 2014-04-15
蘭州水污染警告遲到24小時:威立雅一星期前曾檢出 2014-04-14
蘭州水務事件暴露安全用水漏洞 2014-04-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