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亟需轉變思路與策略
2014-04-11   作者:龔震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尤其是過去10年受益最大的是對外開放,未來,開放仍是中國不可放棄的增長點。當前,我國對外開放的國內形勢和國際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要繼續發揮好對外開放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轉變對外開放思路和策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顯得日益緊迫。

  要轉變對外開放的思路,從韜光養晦為主轉變為有所作為為主,通過加強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比如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BIT)談判等),積極擴大開放領域,放寬投資准入與準出,創造適合中國國情的國際經貿秩序。

  要轉變對外開放的策略:

  均衡對外開放的利益格局。對外開放在帶來利益總量增長的同時,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表現為三個不均衡,即不同要素所有者在對外開放中所獲得的利益不均衡,不同區域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分享到的利益不均衡,國內外不同主體在開放中贏利的機會不均衡。為此,建議建立利益均衡型的開放經濟運行模式,從根本上對以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為導向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努力形成新型的對外開放利益協調機制,真正把對外開放的重心放到增進國民福利水平和協調國內經濟利益關係上來。

  深度融入國際金融體系。全球化時代,一國的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程度已成為衡量其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指標,也體現了一國駕馭國際經濟關係的綜合能力。然而,我國金融領域的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程度滯後於貿易、投資等領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服務業發展和産業結構升級。建議:一要通過有序、有條件開放資本項目,逐步成為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和規則制定者。二要加快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優化其資産結構和經營範圍,促進各類金融主體之間的有效競爭,提高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自我發展、抵禦風險的能力。三要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機制,在資本項目開放之前,建立起高效、穩健的監管體系。四要合理確立人民幣匯率調整的短、中、長期目標,逐步增強匯率制度的彈性。五要適度消化外匯儲備,在既考慮自身發展目標和承受能力,又充分了解國際要求與期望的前提下,深化外匯儲備體制改革。

  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有機結合。2013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90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8%,成為FDI流出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境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使我國在國際産業轉移中角色發生了變化,由單純的産業轉移承接國逐步轉向資本雙向流動的國家。但我國在資本輸出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建議:一是通過對外投資,組合全球要素在中國創業。比如,一些新型高科技企業,雖然其資金、技術基礎、人力資源、市場等高度國際化,但企業主體在我國國內。二是通過對外投資獲得技術、人才等發展要素,國內企業已有實力通過收購兼併國外企業或者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獲得先進技術和人才。三是政府要充分利用經濟、政治和外交手段為中國企業海外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幫助企業預判和掃除國際關係中的不確定因素,全面提升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以及我國在國際産業轉移中的地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張業遂:通過海陸絲綢之路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 2014-03-22
債市對外開放“再下一城” 戴姆勒嘗“頭啖湯” 2014-03-21
我國債市對外開放再進一步 2014-03-15
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 2014-03-05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 2014-03-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