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款難阻闖紅燈根在國民素質
2014-04-08   作者:劉志權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一年前,北京市啟動“非機動車行人交通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對行人闖紅燈行為處以10元罰款。近期,有媒體對其效果作了調查,結果是,七成受訪者稱變化不大,倒是交通協管員開始“妥協”:黃燈亮時就主動放行了。説是調查,不如説是“驗證”;這一結果,其實在預料之中。畢竟,國人對自家的傳統和現實語境最知根知底。

  “根底”是什麼?我們當然可以埋怨紅綠燈設置不合理、車道與人行道沒有分開等客觀因素,但是,這種埋怨其實在深層次也隱藏着我們不肯嚴於律己、疏於自省的素質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做過“行人”,都知道,即便在“標準”條件下,很多人還是會免不了闖一闖紅燈。

  闖紅燈的確與國民素質相關。素質關乎習慣,習慣要從娃娃抓起。客觀地説,起碼在城市,“養成教育”已經初見成效。父母闖紅燈,制止他們的往往是牽在手心的孩子。開明的父母可能就此紅燈停住腳步,而糊塗的或者有急事的父母,則會埋怨:這孩子,忒老實。“老實”在當代往往是無用的代名詞。

  當孩子不斷接受着社會觀念的塑造,又目睹着一撥又一撥面對紅燈揚長過街的成人,好的習慣得不到褒獎,長此以往,也便泯然眾人。説到底,律己不嚴而從眾的傳統,使全民素質提高的努力事倍功半。

  克服普遍的惰性和習慣,有賴於外力強制。但當闖紅燈罰10元已經被視為“動真格”時,聰明而世故的國人,已經看出管理者“技止此爾”的猶疑。民眾其實不關心法規本身,只關注政府執行法規的決心。酒駕似乎難以制止,一旦“入刑”,也就整體上剎住了。相反的例子則是限煙令、限塑令,迄今收效甚微,它們又反向強化了闖紅燈者的“中國經驗”:規定嘛,就那麼回事。

  民眾敢闖紅燈,大多抱着“你不敢撞我”的假設。那麼,如果政府痛下決心呢?比如,就像激憤的網友們講的,對因闖紅燈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嚴格依法追究所屬責任。有意味的是,若干年前某省會城市曾經試行過被民眾簡稱為“撞死白撞”的交通法規,結果,第一位因橫穿馬路被撞死的是一位大學教授。一時輿論四起,鬧得不可開交,最後該規定不了了之。因此,法治之難,可以知之。而深知其底細的民眾,也就大可以一再呼朋引伴,對着紅燈揚長過街了。

  因此,問題是:治理闖紅燈如何面對這樣的“中國經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處罰行人闖紅燈別亂用“重典” 2013-05-15
懲治行人闖紅燈,強化規則意識 2013-04-12
“處罰闖紅燈”遇阻力是慣出來的毛病 2013-04-11
管住行人闖紅燈還需規則文明 2013-04-10
鐵道部:用搶票軟體如同闖紅燈 已實施技術手段 2013-01-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