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養老改革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儘管改革方向明確,但養老“並軌”、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等具體問題仍處在研討階段。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分為五種: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保。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併的只是後兩種。養老“並軌”改革是養老制度改革的基礎和關鍵,民眾盼望多年,輿論呼籲多年,可是,什麼時候才能真正“並軌”,這個問題似乎仍難有準確的答案。養老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改起來大為不易。 如果養老金“並軌”只是程序性的問題,或許,人們不必多慮。問題在於,由於目前關於養老改革的信息不透明,民眾並不能確定,養老“並軌”是否真的要啟動了。雖説,關於養老改革頂層設計呼籲由來已久,但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是因為此項改革不但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還涉及機構分類、人事制度、工資分配、財政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不能“拍腦袋”“拍胸脯”,而是要聽取多方意見,反復醞釀,最終形成一個方案。 雖説,社會上對於養老並軌的呼聲很高,但政府對於並軌也有顧慮。如果並軌之後,各方待遇依舊有明顯差距,民眾會感覺到更不公,到時引起的矛盾更直接;若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制度簡單“並軌”,事業單位和職工也難以承擔。機關事業若進行養老保險改革,總費率可能高達44%,包括單位所繳納的社會統籌費率20%,職業年金8%;個人繳納個人賬戶資金8%,職業年金8%。這些錢對於政府、事業單位以及個人來説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由誰出、怎麼出,都是難題。 儘管企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養老制度實行“並軌”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養老金實行並軌已基本沒有懸念,但將多軌制整合成一軌、兩軌還是幾個軌尚無定論,具體延長多少年限等也需進一步討論。對於老百姓來説都期盼政策能盡快&&,與民眾見面,更期盼養老金並軌能盡快落到實處。此輪養老金“並軌”改革,要盡快讓民眾看到,養老金“並軌”的具體步驟,以及最終“並軌”的時間表。 實際上,對於何種養老體制才真正符合中國國情,學界觀點迥異。有的認為應以“修補完善”現行體制的漏洞為主,有些則建議將現行體制“推倒重來”。現在,有一種聲音主張,養老是個長期計劃,養老制度改革一定是小步慢跑,制度設計上也會更加傾向於選擇能夠平穩過渡的方案。不過,有些關鍵性的改革是繞不過去的。一方面,養老“並軌”關係社會公平,也是養老制度的基石。延退和養老保險並軌已成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養老“並軌”改革,不容繼續拖延。人口紅利拐點已經到來,現在不改,將來改壓力更大,而且國企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其資産和利潤可以用來充實養老“並軌”等改革的所需資金。從過去養老改革的經驗和教訓來看,在養老“並軌”這樣的問題上,固然要拿出成熟的方案,設計現實可行的路徑,但是,也需要用勇氣和智慧,實現改革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