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降低銀行的風險敞口
2014-04-01   作者:劉曉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最新數據顯示,工行、建行和農行去年凈利潤較2012年分別下降4.28、3.14和4.5個百分點,至10.22%、11.12%和14.5%,其中交行去年凈利潤增長僅6.73%,幾近腰斬;工建中農交等國有銀行去年不良貸款餘額分別大增25%、14.27%、11.95%、 2.25%和27.1%。

  針對目前中國銀行業出現的利潤增速下滑與不良資産、不良率雙升問題,部分人士傾向於認為,作為順周期的銀行業,若其壞賬增長在可容忍的區間內則並非壞事,而這個可容忍的合理區間的依據則是銀監會頒佈的《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即貸款撥備不低於2.5%,撥備覆蓋率不低於150%等規定。

  誠然,銀監會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592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0%,離2.5%的撥貸比尚遠,在可容忍和可控範圍內,但目前銀行業通過至少四種途徑“遮蔽”了風險敞口:對到期卻無法償本付息的貸款進行了展期處理,通過影子銀行等把高風險資産騰挪到表外,以信託受益權等變成同業資産轉移到表外,及最近某銀行通過出售部分不良資産給旗下子公司。是為市場投資者對銀行股定價過低,部分銀行股價跌破資産凈值的緣由之一。

  當前最令人警示的恰是銀行業風險敞口黑匣子化,這使市場無法有效框定銀行業資産的風險概率分佈,導致市場無法管控和消化銀行業的不良資産。如果大量金融資源被配置到了缺乏經濟可行性的項目中,人為創造信用和加杠桿,為銀行業不良資産反彈埋下風險隱患。

  目前緩解銀行業不良化風險,首先應穩步推進金融去杠桿操作,避免銀行業為追求資産負債表的表面靚麗而延續信貸和信用空轉,加劇債務緊縮和風險敞口持續放大,讓部分無法産生經營活動現金流的資産不良化,剎住做大信用等於做大風險的惡性循環。

  其次,引導銀行對部分尚能産生現金流的信貸資産證券化,出售給具有專業風險管控能力的專業投資者,以增強銀行的資本金和風險承載力,促使其認真清理和科學分類風險資産等級,防控風險敞口。同時,政府要求商業銀行把過去以商業貸款形式發放的政策性貸款進行資産證券化,並與商業銀行設定政府財政贖回條款,政府基於贖回條款允諾贖回,以減輕商業銀行的不良化負擔。

  最後,加強銀行信息披露,鼓勵銀行發展主動負債業務,降低新增風險資産的久期化風險。隨着利率市場化,銀行傳統存貸業務的凈息差收窄,金融脫媒凸顯,外源性融資渠道不暢,及經濟內生信用減弱等,銀行探尋發行金融債而非吸儲的主動負債管理,有助於降低銀行的風險敞口,提高新增資産的質量,增強銀行業內源性融資能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規避影子銀行風險 信託資金池業務遇禁令 2014-01-08
利率市場化意味着放開銀行風險定價 2013-11-25
銀行風險資産處置進入高峰期 2013-11-14
溫州樓市泡沫破滅恐引爆銀行風險 2013-10-16
地方監管&&專項指標防範中小銀行風險 2013-10-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