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借殼上市的思路與訴求
2014-03-28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社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積極意義在於,整體上市能借香港地區成熟的法治環境改善公司治理,構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近日中信泰富發布公告稱,中信泰富擬以現金及發行新股方式,反向收購中信集團高達2250億元人民幣的絕大部分資産和股東權益,實現中信集團在港整體上市。這能否為方興未艾的國資改革、國有資産證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探索提供一個新思路,抑或為其他央企提供樣板?目前尚有待市場的檢驗。

  其實,中信集團通過反向收購的整體上市,能否給國資改革帶來樣板,關鍵要看其是否具有融資能力。央企自2010年始背負了鉅額債務,透支了本世紀前十年聚斂的順周期福利,進而使央企等在接下來的新興城鎮化和穩增長中越發力有不逮。

  最近財政部&&未來6年新興城鎮化需42萬億元,且今後將探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以及目前中石化等積極探尋吸引社會資本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等,更多地透露包括央企在內的國企因肩負了前期經濟刺激的鉅額成本而難以再擔大任。因而,不論是混合所有制,還是反向收購實行整體上市的國有資産證券化等,都內含典型的融資主導和經營風險分散訴求。

  目前中信上市方案的融資功能似乎並不突出。目前的框架協議只規定了中信泰富新股定價為每股13.48港元,而其現金和新股的對價比例如何分配,新股發行中除定向增發外,是否還將向市場公開發行部分股票等細節,尚有待4月中旬的進一步披露。不過,鋻於中信股份目前持股中信泰富57.51%,以及為保證中信泰富至少有15%的流通股,中信泰富以現金為對價的比例可能料將可觀,而現金對價的比例若過高,在目前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産出現信用風險升水背景下,若中信泰富給出的現金對價過高,其能否融到足夠的過橋貸款將是問題,即便能融到,成本也勢將可觀,並進而影響反向收購後中信泰富的估值。

  同時,據公開資料顯示,2008-2010年中信集團合併後的資産負債率分別為88.26%、89.72%、89.27%,且中信集團在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等面臨年均50億元以上的債務償付高峰期,鋻於2011年中信集團為實施重組改製成立了中信股份,所囊括了絕大多數經營性資産中應承接了中信集團債務(否則也談不上整體上市);那麼這次中信泰富反向收購或許談不上是令市場興奮的優質資産。

  目前,一些投資者擔心現行國資改革帶有向市場分散國企高負債風險之訴求,尤其是中信集團這種很多業務已獨立上市的綜合企業,這給市場的印像是,其相對優質的資産能分拆上市,是因為這些企業承擔了從這些子公司剝離出的非優質資産,導致母公司的資産質量普遍較差。是為瑞銀給出沽售評級,以及大摩&&短期上行空間有限判斷的緣由之一。

  當然,中信通過反向收購整體上市的積極意義在於,若整體上市能借香港地區成熟的法治環境改善公司治理,構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央企管理層真正嫁接職業經理人市場,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儘管反向收購後僅是中信股份資産整體裝入中信泰富,中信集團則反過來成為新的中信泰富之控股股東,但至少中信集團成為了一個類似基金公司的資本運營公司,不能直接干涉中信泰富的具體運營,進而實現向資本監管的職能轉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信泰富“蛇吞象” 中信集團3000億港元借殼上市 2014-03-27
規範借殼上市關鍵在於程序公平 2013-12-03
借殼上市審核嚴格執行標準 2013-11-30
借殼上市審核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 2013-11-30
借殼上市不設快車道 異常交易核查標準不變 2013-11-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