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受罰,大公司該警醒
2014-03-25   作者:劉俊海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3月19日,美國司法部宣布,日本豐田公司(以下簡稱豐田)因2009年秋和2010年初在導致汽車突然加速問題上隱瞞真相,發布欺詐性陳述,誤導了美國消費者與監管者,對其開出了12億美元的罰金。

  12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對汽車廠商作出的最高金額處罰。作為豐田全球第二大市場,美國的豐田汽車發生安全事故並非個案。最嚴重的一次是2009年8月,一輛雷克薩斯ES350由於腳墊缺陷導致突然加速,時速高達160公里,且剎車系統失靈,一家四口因此喪生。由於隱瞞事實真相,美國監管部門向豐田開出天價罰單,這既是對豐田的嚴厲制裁,也有殺雞儆猴之意。美國運輸部部長安東尼福克斯指出:“12億美元罰金對所有生産商發出了強烈信號:要麼嚴格遵守産品召回要求,要麼面臨嚴重後果。”

  美國的鐵腕執法措施對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具有十分積極的借鑒意義。

  首先,對外開放並不意味着縱容跨國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美國經濟對外開放度很高,但對消費侵權一直保持零容忍。這是美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成功經驗,也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升級改版的必然選擇。

  其次,在市場失靈、企業不能慎獨自律時,政府不能失靈。消費者與經營者相比,天然處於弱勢地位。在大規模消費侵權行為發生時,讓一盤散沙的消費者赤膊上陣,各自維權,既不現實,也不公平。政府必須挺身而出,旗幟鮮明地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公平的市場交易與競爭秩序。美國嚴懲豐田,就展示了政府對本國納稅人的擔當精神。

  第三,企業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要靠道德教化與良心發現,更靠政府執法和刑事司法的倒逼機制。美國開出天價罰單的霸氣在於其巨大的市場,更在於嚴刑峻法。豐田公司對11頁紙的應盡義務照單全收,原因在於,豐田清楚地知道,對抗換來的可能是牢獄之災以及集團訴訟和懲罰性賠償的紛至沓來,最終可能落得個“家破人亡”。因此,要規範市場秩序,必須堅持重典治亂、法主德輔,別無選擇。

  美國狠罰豐田的啟示值得思考。當前,一些跨國公司謊稱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水準低於其他國家,公然對中外消費者“看客下菜”,實行歧視中國消費者的雙重標準。廣大消費者則面臨着“為了追回一隻雞,就要殺掉一頭牛”的維權窘境。

  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自3月15日開始實施的升級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樹立了公平與效率並重的新思維,特別是禁止跨國公司“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希望所有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都能從美國天價罰單中反躬自省,慎獨自律。只有自覺善待消費者,才能早日走上與消費者多贏共享的康莊大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一汽豐田高層人事調整 2014-03-20
豐田將花費10億美元結束刑事調查 2014-03-20
豐田普銳斯全球召回暴露在華窘境:叫好不叫座 2014-02-20
豐田在日開展無線充電系統實證實驗 2014-02-20
一汽豐田遭增長瓶頸 2014-02-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