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繼杭州、常州、溫州等城市出現樓盤降價現象後,北京、南京、廣州等城市的一些房地産商紛紛推出“墊首付”的營銷措施。
所謂“墊首付”,實質上是開發商祭出的又一個營銷噱頭,即開發商給購房者限定期限分期歸還“墊付”部分,到期不還款將被罰款。顯然,這樣一種銷售模式,增加了開發商面對後期購房者退房、違約的風險系數。
“墊首付”的營銷手段吸引購房者並增加銷售量,背後是否隱藏着套取銀行貸款緩解資金壓力的貓膩,也未可知。但無論如何,開發商通過“墊首付”承擔更多的市場風險,都顯示出囚徒困境的一面,有與價格下跌且成交量走低的樓市“對賭”的樣式。
這種“對賭”樣式是值得警惕的。經過過去十年房地産市場的大躍進,加之保障房投放開始發力,我國住房供需關係已基本持平,三、四線城市甚至出現住房過剩。這種情勢下,擠壓房地産泡沫無可避免。
種種數據分析和樓市現象表明,“低價入市、降價走量”或成今年房地産市場的主基調。擠壓房地産泡沫才剛剛起步。這種背景下,開發商所謂“墊首付”的營銷手段,並非真金白銀的降價,而是以一種虛幻的優惠方式刺激樓市,會讓房地産市場風險系數擴張。
國家統計局公報數據顯示,去年房地産投資約佔全國固定資産投資的20%,成為GDP增長的主力軍。這意味着房地産市場已經深度綁架了中國經濟,如果房地産市場硬着陸,對經濟的衝擊力不可想象。正因如此,在擠壓房地産泡沫的過程中,更希望看到的是真實的陣痛,而不是“墊首付”般的“對賭”。“對賭”只能增加市場亂象,而真實的降價陣痛,才會為房地産調控政策輸送有益信息,為避免硬着陸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