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房地産泡沫局部破裂埋單
2014-03-20   作者:葉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葉檀

  興潤置業事件發酵,顯示為房地産泡沫支付局部代價的時代已經開啟。

  資金實力不足、踏錯周期的房地産開發商首先付出代價。興潤置業雖然在奉化當地屬於大開發商,但在全國範圍內排不上號,融資能力有限使其在高利貸市場泥足深陷,只要市場有風吹草動房地産資産價格下挫,開發商就在泥潭裏拔不出腿。

  《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參與興潤置業債務事件處置的政府人士分析,原來房地産業形勢好,土地價值高,銀行樂見抵押貸款,放貸額度也大,但現在土地價格跌了,“比如長汀項目,原來評估土地有1000萬元/畝,現在同地段的地,只值328萬元/畝。”而興潤置業、銀行都是按照每畝1000萬元做出的市場規劃,如今資産價格下跌一半,建立在資産價格上的所有金融、實業規劃落空,壞賬水落石出。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此前靠房地産與汽車業拉動消費,帶動數十個行業是正確的,如今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甚至停貸首套房貸也是正確的,當交易中掌握土地這一重要定價權的一方不承擔任何風險,另一方承擔的就是全部風險,唯一的辦法就是保證現金流穩健,可以抵擋隨時而來的調控。

  恰恰在這方面,習慣了房地産增長的開發商過於輕心。從長周期來看,中國從住宅市場化之後,至今都處於上升周期,每次開發商信心降到低谷時,隨之而來的保增長就會讓開發商後悔沒有大量購入資産,沒有大量借錢開發,形成了條件反射,以至於風險預判能力不足,進入房地産行業者如過江之鯽,A股市場上超過六成企業涉足房地産。一個小風暴,足以讓不紮實的船傾覆海底。

  如今貨幣收緊,除非上市在國際市場有融資渠道,成為公眾公司有多國法律與投資者保護,否則,現金流不足進行高利貸借貸的開發商,首當其衝成為殉葬者。當地政府之所以對興潤置業從拯救到袖手準備後事,就是大環境的變化,當地市場的低迷,複雜的債權,讓拯救變得不現實。興潤置業的覆滅,提示浙江企業家,任何行業都有風險,房地産也不例外,從事自己擅長的行業才是保全之本。而浙江的房地産泡沫從激進的溫州,進入在全國房地産市場上略顯溫和的寧波奉化,可以看出,泡沫覆蓋的趨勢在擴大。

  其次付出代價的是進入高息金融鏈條的投資人,無論鄂爾多斯還是寧波奉化,貨幣收緊導致民間高息金融無處不在,大家在火中取栗,等着賺取因為資産負債表崩潰而垂死掙扎的企業主最後一桶金,這是不道德的,但初創期的市場不靠道德取勝。

  興潤置業的債權人主要是銀行,中新網向官方核實的數據顯示,欠貸涉及的銀行有19家,包括農行、中信、恒豐、浙商、民生等銀行,相信24億元的銀行貸款會有部分核銷,但大部分通過資産拍賣追回。問題在於個人債權,公司掌舵者沈氏父子先後於2013年11月23日和2014年1月24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有證據證實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7億多元,涉及98人(其中機關事業人員7人)。

  銀行與個人作為債權人擁有相同的權利,但個人的高息不受保護,不僅如此,目前奉化市成立的專案組和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針對涉事機關事業人員,市紀委也已介入調查,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因為違紀受到追究。從銀行到個人,都會因為公司資不抵債清盤受損,根據償債順序,能夠拿回本金已是大吉。從超日債事件,到某些信託項目虧損,到此興潤置業債務處理,所有的投資者都應該認識到,進入高息市場就意味着高風險,央行與地方政府不再兜底,穩賺不賠的時代已經結束。與企業一樣,對投資者來説,第一要義是安全,第二才是收益。

  興潤置業事件真正的風險在於,引發三、四線城市房地産顯性、隱性信託風險的大規模爆發,是否會因為風險蔓延造成銀行資産負債表崩潰,而不是當地銀行核銷10億元,或者高利貸者血本無歸,這不是決策者考慮的範圍。只要風險不蔓延就不是大風險,從這個角度説,央行通過鄂爾多斯、溫州、奉化進行了實際壓力測試,這比紙面測試要可靠得多。

  動蕩市場,別指望救世主,只有自己控制住風險,徹底了解項目的風險、信用、盈利前景,才能救自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鋼貿泡沫與房地産泡沫性質相同 2014-02-28
2014年樓市調控房地産泡沫將破裂 2014-01-21
2014房地産泡沫將破裂 2014-01-21
2014年樓市調控房地産泡沫將破裂 城市房價下降 2014-01-21
林毅夫:警惕房地産泡沫 金融危機大多由它引起 2013-12-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