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了1~2月的經濟數據,數據表明年初經濟增速經歷了較快下滑。經濟增長形勢的嚴酷需要政府審時度勢&&穩增長措施,但由於穩增長政策空間的有限性,效果也比較有限,客觀上要求政府今年為了實現穩增長任務,還更需加快落實改革措施,以盡快釋放改革增長的紅利。
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去年四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速見頂回落後,市場普遍認為由於去年底中央推出的全面改革措施有利於提振人們對於未來經濟增長預期,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即使延續慣性下滑的態勢,雖然比較平緩,但數據還是讓人們吃驚。例如2014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7.9%,比去年底回落了1.7個百分點,這也是200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從部門來看,投資增速下滑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製造業投資增速從去年底的18.5%回落至今年1~2月的15.1%,而引發製造業投資增速大幅度下滑的因素有:受制於政策層面對於産能過剩行業的調控,今年以來這些行業的産能擴張步伐都明顯減緩;製造業普遍的産能過剩也拖累了企業的盈利水平,由此也影響了企業的投資熱情,如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也出現回落。
第二,房地産投資增速也出現了小幅下滑,促發地産投資增速下滑因素主要來自於房地産企業資金面吃緊。
其三,在消費方面,今年初以來增速也比較疲軟,而這較大程度上與今年以來政府繼續加大對於三公消費的限制及反腐倡廉活動的開展有關。
穩增長壓力不小
年初經濟的較快下滑也很可能使得一季度GDP增速回落到7.5%之下,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當前經濟增長下滑的慣性還在加大。目前支撐經濟穩定增長的因素仍來自於基建投資,今年1~2月,基建投資仍保持着較高增速,其中,交通運輸、倉儲業投資增速為21.1%,比去年同期增加5.4個百分點,但是以下因素決定較高的增速難以在二季度後延續:去年二季度穩增長力度較大,投資增長的基數較高;今年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年,各地都將清理地方政府債務作為今年的重要工作,這也將抑制政府推動基建投資的熱情。今年初地産投資雖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平穩的增長慣性,但是隨着房地産銷售面積增速大幅下滑帶來的市場景氣度的進一步回落,房地産投資增速也很可能經歷較大的下滑。
兩大主要經濟增長部門景氣度的回落也將進一步增大二季度GDP增速的下滑壓力,二季度GDP增速可能直接考驗經濟增長7%的底線。這無疑是目前政府所難以容忍的。
我們預計,穩增長的較大壓力也迫使政府在二季度加大政策刺激的力度,如貨幣政策將會適當防松,以增大金融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財政政策和産業政策將有望更積極,支持重點領域的投資增長,如中央將在棚戶區改造、鐵路建設、重大水利工程、節能減排工程等領域加大中央投資的力度,並以此帶動更多的民間投資增長。
但是限於這些政策使用空間的有限性,如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實際小於去年,中央政府今年支持投資的力度相比於去年也是下降的:今年預算內投資為4576億元,增速僅為4.6%,而去年為8%;今年貨幣政策仍將實施穩健,M2增速目標與去年一致,這也意味着僅從流動性總量來看,也難以對於經濟增長形成較強支撐。
這就意味着今年穩增長還需要更多短期有效的手段,我們認為,鋻於當前房地産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在今年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也仍有增長空間,房地産政策的微調很可能成為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如那些房地産市場下滑較快的地區,一些穩定措施有望&&,限購、限貸的行政性措施將可能取消。
改革助力穩增長
考慮到上述短期穩增長措施容易帶來的經濟負面作用,如在既有的經濟利益格局下,流動性寬鬆時,往往有更多的資金流入地方融資平台,這無疑會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債務的負擔,今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也會進一步膨脹;而流動性寬鬆也將會延長房地産市場的景氣度,這雖然有利於房地産市場穩定,但是地産泡沫的延續也會進一步惡化資源的配置,擠壓實體經濟的生存空間。
這就決定了這些穩增長政策的實施效果不具備較強的可持續性,今年穩增長目標的實現也就需要更多運用創新宏觀調控手段,而這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實現。我們預計,中央將會利用經濟增長下滑的壓力,倒逼各方面的改革加速,以盡快釋放改革帶來的增長紅利。這些可以帶來增長紅利的改革領域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進一步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自去年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之後,今年將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去年僅是在部分地區試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今年則將在全國實施認繳登記制,以激勵市場主體創業的熱情;今年還將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如取消或簡化前置性審批,建立權力清單制度等,以充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
第二,加快國企改革步伐,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如可能會&&國資改革的指導方針,這將會進一步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可能還將加快&&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壟斷領域都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這都有利於激活民間投資增長潛力,穩定民間投資的增長。
當然,鋻於改革推進的複雜性,以及改革紅利釋放的漸進性,它對於經濟增長的推動短期也會比較有限,這也意味着今年經濟增長較大的下滑壓力會使得經濟增速很可能位於7.5%左右目標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