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兇猛治理應有超前意識
2014-03-12   作者:周武英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中國工程院鐘南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研究表明,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個微克,呼吸系統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離,但是大氣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陰霾天氣比香煙更易致癌。
    的確,在北京連續重霾的那幾天,人們的生活被改變了。
    記者早晨踏上地鐵,戴在人們臉上的口罩一下子讓記者十年前的回憶涌上心頭。03年,筆者在香港經歷了SARS的侵襲。那一刻,除了上下班戴着口罩外,每天還會關注報紙上死亡人數,和研究員們定期撰寫SARS對經濟的影響報告外。SARS成為當時獨大的話題。最嚴重的時候,甚至在辦公場所,都會帶着口罩。
    十年過去了,SARS早就成為過去,如今的霧霾卻又悄悄讓記者感受到了人們對來自大自然的一種恐懼。樓道裏,隔壁辦公室的同事在休閒時談論着霧霾;會議室裏,請來的年輕專家正在講授電子圖表的製作,畫面上搜索到北京即時的空氣污染指數高達400多;上夜班時,收到編輯部提醒注意霧霾防護的短信;報紙上,隨便掃了一眼,看到霧霾導致了翻車的消息;網絡上,美國NASA關於亞洲霧霾的照片讓人心驚;傍晚學校門口,走出校門的一些孩子們戴着口罩;飯桌上,孩子告訴我:“媽媽,今天學校裏有兩個小朋友咳嗽,不舒服,沒來學校”;走過小區花園,猛然想起今年北京下的唯一一場大雪時,興衝衝裝了一桶白色的雪回家打算種花,晚上卻發現融化的雪水竟然將桶壁染得黑乎乎難以洗凈……一時間,記者所到之處,似乎處處都是霧霾、空氣污染的影子。人們怎麼看躲在口罩後呼吸過濾後空氣的生活?一過路人説,“就是憋得慌”。不錯,包在面具後面的日子就是憋得慌。
    也許有人會把霧霾天當成普通的陰天,不過畢竟兩者不一樣。沒有SARS時的死亡人數統計,許多人或許還未意識到霧霾比SARS更難纏,它只要出現,就隨時在你身邊。
    資料顯示,霧或霾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對公路、鐵路、航空、航運、供電系統、農作物生長等均産生重要影響。除此而外,霧、霾會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生態環境,給人體健康帶來較大危害。由於有害顆粒會長驅直入人體肺泡,因此已有人懷疑城市肺癌的上升和越來越多的霧霾天氣有關。數據顯示,全國霾面積擴至143萬平方公里(記者算了一下,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近15%,如果扣除人口稀少地區的面積,那比重將更高);一條深褐色的“污染帶”由東北往中部斜向穿越我國大部分地區,其中深褐色點位最密集的在京津冀地區;北京的1月竟然只有五個無霾日;全國74個監測城市中,有33個城市的部分監測站點檢測數據超過300,即空氣質量達到了嚴重污染。
    有史為鑒,當年倫敦第一場霧霾讓上萬人喪失了性命,其程度遠猛於SARS,而此後的倫敦化了三十年才讓該市擺脫了霧都的稱號。
    霧霾上新聞的次數感覺是越來越多,然而窘局並未好轉。不錯,城市開始為改變而努力,比如將有污染産業外遷,更多的人開始了解PM2.5,談論PM2.5,為了減輕機動車尾氣,今年開始推環保汽車,燃氣熱電開始逐步取代燃煤發電,國家開始將環境污染列入考慮事項,市政府考慮撥鉅資改善環境等等,兩會代表熱議不將霧霾下的GDP計入政績......
    筆者認為,對於霧霾的認識應該更為清醒。雖然現在還沒有霧霾讓中國人喪生的報道,不過如果在極端不利的氣候條件下,這些隱藏的風險仍有可能爆發出來並造成巨大危害。
    霧霾已經不是一個城市的負擔,搬遷污染産業只能將污染源轉移,燃氣熱電使用的天然氣雖然改善了燃煤發電的污染程度,但天然氣本身仍然屬於化石能源,不充分燃燒情況下會産生大量有害氣體。目前新能源車指標和北京市個人小汽車保有量相比可以以零頭統計。筆者覺得更為嚴重的是,治理大氣污染長期以來沒有跳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治理思維方面似乎也沒有根本改變先污染、後治理的邏輯。發達國家已經走過了這條路,中國應該以此為借鑒,盡快建立治理霧霾的頂層設計,割斷相關方的利益紐帶。在做城市和産業規劃的時候就應該多考慮一下對環境的影響,技術方面應該超前,最大程度地減少發展帶來的環境危害。此外,霧霾不應只是已經被污染的城市的工作,而應該成為全國的政府工作。如果不能解決零打碎敲的問題,中國的霧霾面積恐怕難以有效減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霧霾倒逼能源結構調整 核電建設步伐有望加快 2014-03-12
以改革之劍撥霧霾見藍天 2014-03-12
鄒兵代表:治霧霾要大力推動電能替代 2014-03-12
以改革之劍撥霧霾見藍天 2014-03-12
代表:吸煙危害遠大於霧霾 建議上調煙草稅率控煙 2014-03-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