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證券資訊頻道首席評論員鈕文新發表的《取締餘額寶》一文,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引來各種板磚。2月24日下午,鈕文新再次發表博文《回應挨罵》,他認為,判斷市場問題時,不僅要從參與主體的利益出發,同時還要有一個更重要的立場,那就是國家宏觀經濟利益的立場,而他呼籲取締餘額寶正是基於這一立場。對於鈕文新的最新博文,支付寶微博快速回應稱:“通則通,不通則痛”,&&“餘額寶的核心價值是讓普通人能零門檻、低成本地享受到適合自己的金融服務”
。(2月25日《羊城晚報》)
餘額寶的高額存款利率受到人們普遍歡迎,此時突然有人站出來説要“取締餘額寶”,並稱餘額寶是“吸血鬼”,當然會被千夫所指。不得不説,鈕文新的邏輯確實有問題——如果餘額寶是“吸血鬼”,那麼存款利率畸低、長期靠存貸款巨大利差賺得盆滿缽滿的銀行又是什麼呢?很多人為餘額寶辯護,矛頭所指其實是銀行,而樂於見到餘額寶成為一條鲇魚,對銀行的既得利益形成衝擊。
當然,冷靜思之,鈕文新認為餘額寶可能對宏觀經濟産生不利影響,這種擔憂並非沒有道理,他與反對者之間更多的是看問題角度不同、所持立場不同,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
餘額寶的贏利模式,用專業術語説起來很複雜,用大白話説起來其實很簡單:比如一個人有100萬元要存進銀行,他想獲得更高利率,銀行當然不會答應;而餘額寶就是把很多人的閒錢收集起來,形成幾千億元的規模,然後以“協議定存”的方式把錢借給銀行。因為金額巨大,餘額寶便有了與銀行談判的能力,可以獲得更高利率。這樣,餘額寶從中獲利,餘額寶儲戶也能獲得更多利息。
鈕文新所擔心的是,現在餘額寶吸納存款規模還不大,將來如果大家都把錢投向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産品而拋棄銀行,問題可就嚴重了:銀行會被“餘額寶們”綁架,融資成本提高,進而貸款利率上漲,導致企業生産成本上漲,最終影響經濟發展和國家宏觀經濟利益。
有人會問:既然擔心“餘額寶們”搶走存款、進而綁架銀行,銀行為什麼不提高存款利率留住儲戶呢?這正是目前關鍵問題所在。因為銀行的存款利率實行政府定價,銀行無權擅自提高,其權限僅僅是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10%,根本競爭不過“餘額寶們”。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強勢競爭,銀行的困局正在於此,幹着急沒辦法。
由此可見,打破困局的唯一辦法就是存款利率市場化。2012年6月,央行首次允許金融機構上浮存款利率,最大上浮幅度為10%,這被視為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前奏。實際上,隨着我國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入,利率市場化已經箭在弦上,而餘額寶等互聯網金額産品的出現,將會“倒逼”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提速,使弦上之箭不得不發。若果真如此,則不失為“餘額寶們”立下的奇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