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馬血拼打車軟體贏家通吃咋整?
2014-02-20   作者:韓福東(北京 媒體人)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到:
【字號

  昨天我打了兩次車,都用了打車軟體,省了24元錢。我所在的媒體,則在國內新聞版刊發了“兩大打車軟體‘燒錢’大戰再升級”的消息,還配了一張圖片。滴滴和快的兩個打車軟體,沒付一分錢廣告費,就佔據一個市場主流大報超過1/4版面,其效果又遠非廣告所能比擬。

  這省下的廣告費,都繞過媒體中介,直接給了出租車司機和消費者。滴滴和快的打車的背後分別是互聯網大鱷騰訊和阿里巴巴。馬化騰和馬雲這兩馬纏鬥,砸下數十億元,所為何來?如果2014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元年的説法不錯,如果IT、房地産業的黃金十年行將落幕、而金融業的美麗年華才剛開始的説法也不錯,那值得巨無霸們用生死時速纏鬥的,就是這移動客戶端金融這塊大蛋糕了。

  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想佔領客戶端金融支付這一龐大市場,而打車軟體是他們爭取移動支付習慣的一次面對面較量。過去這兩天,騰訊和阿里巴巴都輪番加價給乘客、司機高額補貼,其土豪作風前無古人,讓老百姓長足見識,感受錢真的從天上掉下來了的滋味。在移動支付這塊,已被騰訊和阿里巴巴跑馬圈地,其他互聯網大佬似乎只有幹瞪眼看著的份兒了。

  就打車軟體而言,國內並非只有滴滴和快的,他們甚至不是國內首款打車軟體。但可以預期的是,其他打車軟體都已註定早夭。這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土豪作風,讓其他創業者圓夢的可能性倍減。騰訊和阿里巴巴提供了結算服務,不僅沒收費,還每筆倒貼20元錢,這種行為是否涉嫌不正當競爭,國內似乎關注的人不多。這也顯示出國內法律環境與競爭秩序存在模糊與空白地帶。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事實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全面屏蔽微信,以避免用戶在微信平台形成購物習慣,對其霸主地位産生挑戰。這種行為如果發生在美國,可能會遭遇違反“反托拉斯法”之訴,一旦敗訴,企業將遭遇滅頂之災。但在中國,則基本不必有此顧慮。相關法律的不健全,讓對此類行為的懲罰輕舉輕放,即便訴訟,待到終審判決下來,壟斷者早已佔據了全面的市場。相對於飛速發展的互聯網創新而言,中國政策與法律層面的滯後相當嚴重。

  昨天我參與了一個小範圍的互聯網創業探討。中航油原總裁陳久霖,出獄後創立約瑟投資公司,旗下有致力於對接創業者與投資方的“創享派”團隊。我問他,在缺乏知識産權保護、贏者通吃的年代,創業者即便有好的idea,是否也很容易被巨無霸拿去成就自身的偉業?他以此為然,但認為仍有創業者的無盡空間。或許狄更斯在《雙城記》裏説的那一句話用在這裡也是適用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高速發展的中國存在着無盡的商業機會,接下來移動互聯網金融領域,將再次出現新的傳奇故事。機遇與挑戰同在,立法者和監管者,要創造一個寬鬆的市場環境,同時也應在這個過程中完善競爭秩序和法律框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打車軟體大戰,“阿Q”來了 2014-02-20
江西南昌:打車軟體使用火爆 2014-02-11
打車軟體補貼節後降溫 2014-02-11
賠了買賣賺吆喝 打車軟體陷入“夾縫”困境 2013-11-05
打車軟體加速探索營收模式 2013-10-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