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一夜流走一套房”?
2014-02-13   作者:毛建國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網上流行一個段子:由於手機4G上網速度非常快,睡一覺起來,發現4G沒關,大量流量偷跑,自己的房子是運營商的了。近日,福州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情:市民鄭女士近1GB的流量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被消耗完,幸虧及時關閉了數據開關,才“保住了房子”。(《海峽都市報》2月12日)

  對於“一夜流走一套房”的説法,運營商稱“只是網友調侃的説法,並不靠譜”,因為有一個最高限額。據了解,中國移動4G套餐目前執行500元流量封頂政策,在手機使用流量額外超過500元後,流量功能將自動關停;而中國聯通的大部分套餐則執行超過500元或6GB就關閉流量功能。這麼説來,“一夜流走一套房”還真不太可能。

  不過,“一夜流走一套房”裏面,固然有文學性的誇張,但它也對應着兩個事實:一是在高速背景下,4G資費標準顯得過高;二是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流量流失。網友將此稱為“偷”,並非誇大其詞。

  據鄭女士介紹,在之前的一個多小時,她根本沒有使用手機,而當短信密集發來時,她的蘋果手機依然是在鎖屏狀態。即便在鎖屏狀態下,手機的一些應用軟體也會上網並推送消息,但何至於消耗掉這麼多流量?這就是一種“偷流量”,而發生這樣的事,即使一分錢,也給人添堵。

  運營商&&不清楚“流量去哪兒了”,這樣的回答有些不靠譜。現在存在許多“偷流量”的手機軟體,有些甚至是運營商預裝的。據業內人士介紹,運營商等銷售渠道將多種軟體預裝到手機上,這些預裝軟體大部分是由軟體開發者付費要求安裝的,由於是由渠道直接刷入系統的,普通消費者沒有能力卸載,隨時可能因為誤用,造成流量和話費損失。還有一些軟體,則與病毒差不多,推出來就是為了吸流量、騙流量的。去年底深圳南山警方查實,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手機軟體測試主管劉某,與人合夥在其公司生産的手機中加載非法吸費軟體——就證明了這一點。

  偷吸的流量,惡意軟體、流氓軟體無法直接兌現。換句話説,沒有運營商的“配合”,流量“偷”了也沒用。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運營商有責任對手機軟體進行監督,對一些明顯存在問題的軟體予以提醒或叫停。簡單回應一句“不清楚”,到底是查不出來還是不想去查?前者是能力問題,後者是道德問題,歸根到底是利益問題。

  4G的關鍵詞應是“好用不貴”,“偷流量”不僅侵害了用戶利益,而且會讓用戶對運營商産生不信任,進而影響4G發展。運營商有責任有義務,在費用封頂、及時告知的同時,揪出偷流量的黑手,避免用戶損失。這建立在一個前提下——即運營商本身不能是黑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移動擬降低4G門檻改善計價模式:前期預計不足 2014-02-11
中移動專家稱4G不會産生天價流量費 2014-02-11
中國電信發起4G終端招標 中興、華為等20余企業入圍 2014-02-10
資費高覆蓋差配套不足 4G服務陷“叫好不叫座”困局 2014-02-07
中電信啟動首輪4G終端集中採購 2014-01-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