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化虛為實”須破房地産依賴症
2014-02-13   作者:趙海均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媒體披露,溫州一家擁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業,苦幹精算,一年利潤一百來萬,而企業老闆的妻子在上海買10套房子,8年後獲利3000萬。
  這件事的真偽有待查證,但卻反映一個普遍的經濟現象,房地産的“熱錢”、“快錢”效應,正在中國的各個階層發酵。當今中國,幾乎所有有點實力的企業,都想玩一玩房地産,這成了轉型期中國的一道獨特風景,像包括海爾、海信、格力、康佳、春蘭、TCL在內的國內家電巨頭都涉足房地産。
  儘管近些年房地産調控不斷,但房地産的賺錢效應仍然比較旺盛,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熱烈參與其中。做實業辛苦,還要打點各種關係,處理各種糾紛,與之相反的是,“圈地”、“囤地”,造房子,輕輕鬆鬆幾年下來,就能賺到從前要用十幾年才能積累的財富。有人開玩笑説,如果比爾蓋茨是中國的企業家,肯定也要開發房地産了。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也是如此,有的地方政府一年到頭不思考如何持續健康有序發展,整理出幾塊地來一賣,就夠吃夠花了。    
  中國不缺有實力的房地産商,缺的是在行業內具有世界水準的專業公司。而這正是中國經濟的悲哀所在。實業是經濟的基礎,只有實體經濟的發展才能真正增加社會財富。沒有實體經濟的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就缺少了基石。實業好比樹的根部,房地産好比樹的枝葉,一棵樹的養分本應在根部,現在全跑到葉子上,葉子長得很茂盛很沉重,結局會怎樣?
  有關專家指出,房地産過熱暴露出中國經濟一個大問題:製造業出現空心化,實體經濟利潤空間縮小,大量資金流向回報率高的房地産業,致使該行業價格最終暴漲。雖然房地産業能拉動經濟,但經濟發展不能靠高房價,泡沫一旦破裂,經濟將長時間難以恢復。擠掉泡沫、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
  時下最大的問題在於,大家都知道這種畸形發展模式的危險,但巨大的利益誘惑又讓人無法割捨,欲罷不能,並因為投機心理而心存僥倖,“飲鴆止渴”地追求眼前的暴利。因而,無論從長遠來看,還是從現實的需求來看,都有必要對實體經濟空心化給予干預,並通過制度的設計和政策的調整,盡快改變這一局面,實現由“虛”向“實”的轉變。
  健康的市場經濟,應該是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任何一個行業都可能獲得豐厚的回報、美好的前景。這樣,個人或者企業,都會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水平,在競爭中做大做強,整個社會的産業形態就在互相攀升中不斷發展提高,社會因此獲得進步。就一個經濟體而言,如果其大多數資源集中在房地産等領域,那就意味着關係國計民生的實體産業以及高新技術領域的資源將呈萎縮趨勢,最後會使經濟“空心化”,整個經濟體也就會隨之演化成一個只知追逐財富而不創造財富的“傳銷化”體系。
  中國經濟要化“虛”為“實”,應該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對於房地産業,要加大對房價的調控力度,努力刺破其泡沫,壓縮暴利空間,更為重要的是要培育房地産發展的長效機制,從房地産制度建設入手,建設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不能只靠打壓和限制,該交給市場的交給市場,該由政府管的給政府管。另一方面,對於實業,要盡快打破行業壟斷,允許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更加多元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從銀行信貸、稅收優惠、費用減免等方面,給予綜合性傾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我國房地産黃金期或已步入尾聲 2014-02-12
應加快調整房地産利益關係 2014-01-30
警惕財政收入過度依賴房地産 2014-01-29
地方房地産依賴症加重 2013-05-18
經濟增長對房地産依賴度持續弱化 2012-10-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