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産登記立法能否遏制房産腐敗
2014-01-29   作者:劉武俊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繼國務院明確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動産統一登記職責後,國土資源部1月26日&&,在該部地籍管理司加挂不動産登記局牌子,至此,國土資源部不動産登記局組建完畢。
  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明確,要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産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即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動産統一登記職責,基本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四統一”。
  國務院已經明確提出今年6月底前將&&《不動産登記條例》。《不動産登記條例》將由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起草。正在醞釀中的《不動産登記條例》,有望成為遏制房産腐敗的真正帶電的高壓線。
  整合不動産登記職責,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産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這意味着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的建立將進一步提速。今後,將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動産統一登記職責,基本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四統一”。行業管理和不動産交易監管等職責繼續由相關部門承擔。各地在中央統一監督指導下,結合本地實際,將不動産登記職責統一到一個部門。
  實施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具有多重意義,既是為了落實《物權法》的規定、依法保護公民合法財産權,維護不動産交易的安全,保護不動産權利人的權益,同時也具有遏制公職人員房産腐敗的特殊意義。並且,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産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可以理順部門職責關係,減少辦證環節,減輕群眾負擔。
  保障公民物權、保護不動産權利人的合法財産權利,這是不動産統一登記的核心目標。其他諸如保障不動産交易安全,遏制公職人員房産腐敗等目的,都是從這一核心目標衍生出來的。不動産登記是法律行為而不僅僅單純的行政行為。不動産登記具有法律效力,是判斷不動産物權歸屬的重要依據,也是不動産交易安全的重要保障。否則,不動産登記的混亂和不統一,將給不動産交易安全和物權保護帶來潛在風險。
  此前,不動産登記比較混亂、各行其道。住建部、國土部、林業部門、農業部門、漁業部門、海洋部門都負責相應領域的登記,都有自己在相應領域的登記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有《房屋登記辦法》;國土資源部門有《土地登記辦法》;林業部門有《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農業部門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漁業部門有《水域灘塗養殖發證登記辦法》;海洋部門有《海域使用權登記辦法》等。不動産統一登記後,將一切以《不動産登記條例》為準依法統一登記。
  不動産統一登記也具有遏制房産腐敗的特殊意義。近年來媒體曝光的“房姐”、“房叔”、“房嫂”、“房嬸”事件屢有發生,影響惡劣。陜西神木龔愛愛事件就暴露出我國在不動産登記方面還存在管理混亂、分散登記等問題,房管局登記房屋産權證,土地管理部門負責登記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分散登記導致信息難以統一。該登記的沒有登記、該公開的沒有公開、該互通信息的沒有互通信息,登記和管理、運行與監控完全脫離,導致“房姐”、“房叔”之類事件頻發。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動産登記制度具有不可小覷的倒逼功能,倒逼着公職人員廉潔從政、如實申報房産信息,把自己的房産置於社會的監督之下。
  實施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需要抓緊制定《不動産登記條例》,從立法層面實現不動産統一登記的規範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以行政法規的形式立法明確登記的主體、程序、條件,明確申請資料的形式審查、錯誤登記的後果及賠償責任、公眾的查詢、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公職人員信息公開的特別規定等。 
  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的建立,歸根到底要落實到立法層面,讓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2014年,期望有關部門如期&&《不動産登記條例》,為充分激發不動産統一登記保護物權和遏制腐敗的正能量提供法律規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不動産登記條例今年6月前&& 2014-01-28
國土部不動産登記局掛牌 專家:不會衝擊房價 2014-01-28
組建不動産登記局:房價“馬上會跌”? 2014-01-14
不動産登記不能是“均貧富” 2014-01-14
不動産登記要為反腐創造條件 2014-01-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