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違約風險暴露未必是件壞事
2014-01-22   作者:桂浩明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總監)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某信託公司發行的兩款涉礦信託産品可能存在違約風險的消息傳出後,在市場上引起強烈反響。一些人擔憂會不會釀成金融風險,也有人害怕會拖累股市。的確,到去年國內發行的各種信託産品餘額已經超過了10萬億元,僅在今年到期的就有1萬多億元,如此龐大的規模,如果有什麼閃失的話,的確不太好收拾。

  不過,話説回來,信託産品不同於銀行儲蓄,也不同於以國家信用作為抵押的國債,就其本質來説,並不存在保本保息的問題,因此如果出現違約,不能按期兌付本息,甚至到頭來信託持有人血本無歸,應該説也不是不可想象的,這本身就是信託持有人在獲得高收益預期時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從這個角度而言,信託違約是一種正常現象,即便在海外成熟市場,信託公司不能如期兌付本息的情況,也時有所聞,而這與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毫無關係,並且違約的出現對股市也未必有什麼直接影響。

  但是,在國內情況就不是這樣簡單了。為什麼?原因在於中國的信託業在發展過程中,有意無意地遵循了一條所謂剛性兌付的規則。也就是信託公司儘管名義上對信託産品並不承擔保底保息的責任,但客觀上在操作中,不管信託發行人是否支付本息,信託公司都是會按期向信託持有人足額予以兌付的。換言之,也就是信託産品的兌付具有不可撤銷的剛性特徵。顯然,剛性兌付並不符合信託産品的本質,也是讓信託公司承擔了不應該由它來承擔的責任。但是在信託業初起時,如果沒有剛性兌付這樣的潛規則,它可能根本就發展不起來,以至於搞到後來,剛性兌付成為信託行業中約定俗成的規矩。在短短幾年中,信託産品從無到有,規模迅速膨脹到10萬億元以上,並且分別超過了銀行和保險公司發行的理財産品,其剛性兌付的特徵是起到了莫大的作用。這期間,也不時傳出過某信託産品出現兌付風險的事情,但由於信託公司的兜底規則存在,風險並沒有傳導到信託持有人這裡,這就更加強化了信託作為第二儲蓄或者第二國債的形象。

  應該説,這種狀況的出現有害而無利。原因很簡單,相對來説,那些固定收益類的信託産品,利率普遍要高於銀行及國債利率,反過來就其安全性來説,又明顯要低於銀行儲蓄及國債。作為一種風險較高的品種,它支付較高的利率是合理的,但如果把其風險事實上降為零,那麼所産生的結果就是經濟學上最常見的“劣幣驅逐良幣”,也就是誘導投資者去購買這種高風險、高收益品種,由於投資者在實踐中不需要為之承擔相應的高風險,那麼大家當然趨之若鶩。反過來那些低風險、低收益的品種則被拋棄。現在,市場利率有走高的趨向,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一些高風險的品種實行了剛性兌付,從而客觀上擾亂市場秩序,使得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産品也只能抬高發行利率,最後在總體上推高了市場無風險利率,導致了市場結構的混亂。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方式就在於打破違反規則的信託剛性兌付,讓信託産品的收益與風險對應起來,只有那些願意承擔高風險的持有者,才能夠享受到高收益。這實際上也是還信託的本來面目。因此,現在如果真有信託公司出現了違約風險,這其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正是揭示了信託風險,還原了信託作為風險投資的本質。一個不讓投資者承擔風險的市場,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一個人為扭曲風險與收益的市場,一定是會帶來超出想象的高風險的市場。

  2014年的A股市場開局不利,2000點附近險象環生。導致這種被動走勢出現的原因有很多,而市場利率偏高,在股市引發擠出效應在其中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所以,如果今年真出現了信託違約,從而使得剛性兌付得以終結,那麼無疑是為降低市場無風險利率作出了努力,因此也就自然成為股市的利好。因此,不管怎麼説,作為投資者應該看到,一些信託公司可能出現的信用違約,並不會演繹為國家的金融風險,嚴格説也不會拖累股市,只是對那些被誤導而盲目購買信託産品的人,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南京千盛農莊或遭清盤 因涉嫌信託違約 2013-09-05
信託行業兌付持續承壓 剛性兌付實無法律依據 2014-01-19
《解放土地:新一輪土地信託化改革》 2014-01-17
中誠信託未及時履行告知義務 2014-01-16
藝術品信託風險結構新增中間級 2014-01-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