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寶與天弘基金聯手開發的餘額寶目前成長勢頭驚人。支付寶和天弘基金15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月15日15點,餘額寶規模已超過2500億元,客戶數超過4900萬戶。而Wind數據統計顯示,去年華夏基金規模為2282.67億元。這意味着,天弘基金超越盤踞基金排名首位7年之久的華夏基金,成為新的行業老大。
頗可玩味的是,就在餘額寶宣布規模破2500億的當晚,被市場視為最有能力“叫板”餘額寶的微信理財産品“理財通”上線。背靠着6億微信用戶,一場互聯網金融的巔峰對決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互聯網金融火熱的同時也需要冷思考。此前召開的“2013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央行副行長劉士余指出,發展互聯網金融,應注意防範風險,兩個底線不能擊穿: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資。這番話折射出中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監管困境。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因為是新鮮事物,存在監管真空,這讓許多金融機構甚至非金融機構躍躍欲試。但仔細琢磨劉士余副行長的講話,不難發現,“兩個底線”又基本上封殺了互聯網金融的想象空間。
以P2P貸面臨的監管困境為例,對於這一業務,目前監管責任不清。如果將其定性為金融企業,顯然它們沒有銀監會發放的牌照。如果説它們是互聯網企業,很多業務根本又不在互聯網上發生,工信部也很難像對待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來監管它們。由此觀之,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需要多費思量,不僅體現在如何監管方面,還要體現在拿捏監管與創新的尺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