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賽康事件看市場理性
2014-01-17   作者:木木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人剛生下來,與理性是不沾邊兒的,純粹就是一個動物本能控制下的小“傀儡”,餓了吃奶、睏了睡覺、悶了就“哇哇”地哭鬧一陣……隨着年齡漸長、經歷增多,坎坷、挫折、打擊終究會讓人的理性逐漸強大起來,逐漸知道什麼能做、什麼能試探着做、什麼不能做,人也就因此日益成為一個“理性人”,即所謂的“社會人”。

  因此,理性的獲得,必是不斷的失敗、懲罰下的結果;不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人是很難理性起來的。這也正是泡在蜜罐中、享受在溺愛裏的人很難理性、很難善起來的最根本原因。

  那麼,人為什麼必須要理性呢?不理性、任着動物本能的性子來不行嗎?顯然不可以,人畢竟是人。身處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如果每個人都做“理性人”,本能地趨利避害,看似無可厚非,最終的結果卻一定是天下大亂。這似乎已用不着過多地論證了,無數的“血淋淋”的事實就這樣隨着人類的歷史一路地論證過來,人類社會理性的光輝才日益地輝煌起來。

  但人實在是很奇怪的一種動物,不時就要本能地對“理性”反動那麼一下,而且許多時候這種“反動”的韌勁兒十足,雖經萬千磨難,也頗具一往無前的大無畏氣概。中國資本市場就是很好的例子,瀰漫在這個市場中的反理性的氣氛就特別濃厚;明明知道“這麼説”、“這麼做”最終對大家都沒好處,卻往往還是要堅忍地試上一試。

  奧賽康“高價發行”、“高價套現”,對公司及大股東而言,無疑是極為理性的選擇,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也真是“不亦説乎”的一件好事情。但這種好事自己獨佔的“理性人”選擇,卻一定會對整個市場、對廣大投資者、對發行制度的深化改革等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如果這種“理性選擇”不被及時叫停的話,那這個市場以及身涉其中的方方面面,就一定是發了瘋。從這件事目前的結果看,奧賽康當初的“理性選擇”就顯得頗為草率而不智。

  奧賽康當初能如此“理性”地選擇,除了其自身動物性的本能衝動外,外部環境顯然也有推脫不掉的責任。多年來,IPO“三高”痼疾一直困擾着中國資本市場。這個問題之所以能夠成為“老大難”問題,根本原因就是整個市場的“縱容”:既有監管者的寵溺,也有中介機構的奉迎,更有各類投資者的自輕自賤。中國資本市場成立至今,在多方“呵護”下,鮮有“予奪予求”者受到嚴懲,這也就難怪奧賽康養不成“理性”的習慣了。現在,奧賽康“自主決定暫緩發行”,估計心裏一定委屈得很。

  奧賽康的委屈並非沒有一點兒道理——別人能這麼幹,為什麼偏偏我不能這麼幹?要化解其委屈,估計也只有兩條路可走。其一,磨蹭些時日,待市場上“打新”熱情高漲起來並逐步化解了曾經激憤的群情後,再“打槍的不要”、悄悄地放行。其二,“嚴打”一直堅忍地持續下去,直到打得大家都理性起來,打得各方都逐漸養成理性的好習慣。

  為市場的長遠計、為各方參與者的長遠利益計,我們當然希望走通第二條路。但憑着20多年的經驗,我們實在很難樂觀起來。因為“經驗”告訴我們,面對超額利潤,許多人會使出渾身解數、拿出看家本領取巧鑽營,把動物本能發揮到淋漓盡致。面對這種“理性”追求,如果不能果決地採取有力措施迎頭痛擊,這個市場將是一個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市場。

  市場存在的意義在於人的參與;而各色人等要想順利並舒心地參與其中,沒有“理性”的束縛和指引,顯然是行不通的。資本市場是人類社會發展到高級階段的最重要表徵之一,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市場中,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因為具有巨大的破壞性,一定沒有前途。要把這個市場辦下去,並辦得越來越好,顯然需要各方“理性的回歸”。而要做到這一點,各方都需要做出像樣些的努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如何防止奧賽康式鬧劇重演 2014-01-15
如何防止奧賽康式鬧劇重演 2014-01-15
奧賽康“臨停”打了誰的臉 2014-01-13
奧賽康“臨停” 2014-01-12
奧賽康“臨停”試金IPO市場化改革 2014-01-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